加快金融有效供给有助于经济转危为机
本篇文章4094字,读完约10分钟
我们的记者蒋欣欣
目前,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自3月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震荡。这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运行?在这一突如其来的冲击之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将如何化危机为机遇?中国金融业如何在帮助赢得疫情防控之战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对此,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庆教授接受了《理论周刊》的专访。他认为,这种流行病来自外来疾病的传播,这将对经济产生短期影响。然而,这种突然的冲击并没有改变经济本身的结构和运行能力,而是更多地反映在经济节奏的暂时中断或中断上,不会带来长期影响。当然,各方也应警惕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政策的连锁反应和国际传导。与此同时,必须在长期改革的背景下考虑短期的流行病救济,并应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不应因流行病而扰乱改革进程。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有限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为了应对新冠肺炎肺炎的突然蔓延,许多地方交通中断,企业推迟复工,居民外出活动减少,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干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突发事件对经济学的干扰?它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王庆: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出乎意料,给中国经济和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已发展成为对疫情的单手抵抗;携手恢复工作和生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经济运行通常有两种影响。首先,爆发内生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它源于经济系统内部运行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产生持久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例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由于泰国等国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快速发展和金融开放过早,导致汇率和实体经济在外资的严重冲击下急剧倒退。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发展,也是由于经济体系本身问题的持久影响。
第二种情况是外源性休克。这种流行病来自于外源性疾病的传播,它会给经济带来短期影响,但它不会改变经济本身的结构和运行能力,因此它更多地体现在经济节奏的暂时中断或中断上,而不会带来长期影响。当然,这种冲击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服务的消费会遭受巨大损失,而修复断裂的生产链也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大部分生产和产业在疫情发生后可以得到修复和补充,甚至促进了疫情相关产业和新投资机会的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非典疫情对年度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5.12汶川地震”对全年经济影响不大。一个基本的判断是,疫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短期影响,但长期影响并不显著。
协调国际宏观政策更加困难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自今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已迅速蔓延至全球。加上油价下跌等其他因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美国股市在3月份四次触发“导火索”机制,十多个国家的股市也在同一天出现“导火索”。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吗?
王庆:首先,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的金融市场震荡是投资者对疫情影响的恐慌反应。在已经紧张的金融市场,这种恐慌极具传染性和破坏性。目前,新冠肺炎对肺炎的控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它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仍在迅速蔓延。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确诊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疫情已演变为全球性风险事件。根据四阶段危机管理模型,自3月中旬以来,我国疫情已进入衰退或有效控制期,而欧美等疫情严重的国家仍处于传播期或高峰期。当各个国家的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时,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二,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蔓延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并进一步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以往的研究指出,不同的经济系统结构对相同的外部干扰或冲击有不同的动态反应,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经济体和小经济体抵御传染病等外部冲击的能力不同,它们的影响程度也会大相径庭。在一些经济脆弱、存在债务危机的国家,如果疫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一个问题就可能引发其他风险。这无疑会使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对欧美、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而言,如果疫情影响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中国经济将再次面临国际需求大幅下降的外部冲击。
第三,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在向零利率靠拢,这增加了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难度,也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疫情和其他不利因素,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在3月初的非利率会议上宣布大幅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首次紧急降息,也是自上次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降息超过25个基点。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央行也相继降息,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降息浪潮,这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低利率环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甚至竞争性的零利率,给全球政策协调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带来了挑战。
坚持疫情救助与推进改革齐头并进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无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健康,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国内的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各项政策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王庆:目前,各地都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开始恢复工作和生产。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复工困难重重,包括人员招聘困难、现金流短缺、上下游企业业务中断等。中央政府向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逐步回到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这些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
拯救疫情是对市场的干预,希望经济运行能回到正常轨道,但我们知道干预往往会带来道德风险和负面影响。因此,第一,时间不应该太长,只要企业可以重新运行自己,它可以停止;第二,力度不应太大,否则很容易形成产能过剩和过度负债;第三,在救助中也应该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不应该允许“过度的父爱”和“鼓励年轻人”。在救助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弱者,也要帮助强者,让他们逆潮流而动,从而产生可持续的增长效应。在宏观政策的运用上,财政政策应偏向“救弱”,财政政策应偏向“扶强”,各项政策应协调一致,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的改革背景下考虑疫情救助。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下行趋势。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放弃了以往过度依赖投资来推动经济的模式,逐渐转向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可以实现产业向企业的升级和转移。因此,这一流行病不应破坏既定的改革进程。
从宏观层面看,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深度开放,加快国有企业和经营环境改革,避免宏观政策泛滥,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中性、友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为在疫情特殊时期,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重要的安全物资都由政府监管,企业需要政府批准才能恢复工作;然而,疫情过后,政府应该逐步退出经济运行,并将其回归市场。
从金融角度看,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法制化,加快有效的金融供给,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加强反周期调整的同时,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强化利率市场化的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结构改革,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小额信贷供给和金融技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当然,由于疫情和国际外部冲击的干扰,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有效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风险,重视处置和化解国内潜在风险点。
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流行病创造的机会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的确,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成为深化新一轮改革的催化剂。这种流行病已经对国内和国际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影响,但硬币有两面。很多人认为影响中有很多机会,而影响就是酝酿机会。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王庆:虽然这次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影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确实创造了一些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进一步增强了机构信心。中国疫情的救助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国家最高追求。整个过程高效、协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种制度优势和信心肯定会在随后的经济复苏和经济建设中得到体现,并增强改革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中美经贸摩擦可能面临改善。美国经济处于高水平,疫情的影响将增加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这将增加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尽管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是全面的,从经济到科技到制度,但我们应该为长期的持久战做好准备。但是,从短期来看,美国的压力将仅限于当前的疫情、经济压力和大选,并可能在下一阶段的贸易谈判中适当改变态度,这有利于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创造一个良好的“0”。
第三,疫情给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来机遇。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消费服务业可能面临巨大的形态变化。这场流行病过后,人们的消费观念、行为和习惯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要抓住机遇,促进传统消费升级。此外,新的经济模式将继续出现。我们要大力发展未来人们更加关注的生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非接触数字产业和网络经济,大力拓展科技创新的新经济领域。
第四,重构国内外产业链。随着经济全球化,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供应中心。由于疫情的发展,我国许多外向型企业一度生产经营中断,特别是前段时间,湖北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处于停产状态,这无疑造成了我国产业链外部供给的下降甚至中断。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疫情继续蔓延,国外产业链也将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这也将对中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影响。可以说,这一流行病的全球传播正在通过产业链的全球化而扩大,甚至可能导致产业链的长期“洗牌”。因此,疫情不仅影响我国经济,也为产业和经济布局调整带来机遇。我们不仅要恢复生产,还要化危机为机遇。抓住机遇,解决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和产业承接力度,加快产业链完善和国际对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照片辛克)
标题:加快金融有效供给有助于经济转危为机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0971.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疫情下的信托百态之科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