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构建电商扶贫三级服务体系
本篇文章1579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四川巴中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突破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瓶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出口优质农副产品和土特产,振兴农村市场,把“山货”变成村民吸引黄金的“珍宝”,销往全国各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全市三县两区已获得四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了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全覆盖。建成5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5个乡镇和52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三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施“千村”培训工程,共培训4800人次,实施“百企一村一店”工程,开发特色网店1541家,培育电子商务企业43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2亿元,使314个贫困村的4.2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加300元。
电子商务平台解决销售问题
“三年前,程镇长潭河村还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两山夹一沟,土地贫瘠,十年九年干旱,人畜饮水困难。村里只有一条3.5米宽的“泥路”通向村外。车子进不去,村民们出行很困难。”村里有8个社区,385户人家,1245人,几乎都以务农为生。长潭河乡党委书记杨秀春告诉记者。
如今,一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直接通向长潭河村,这里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村庄、幸福的人民和繁荣的工业。2017年4月,四川点苍村农业有限公司引进长潭河村,转让土地1600亩,种植桃树600亩,李树700亩,核桃树300亩。同时,在林下套种菊花、牡丹、丹参等中药材,并放养本地鸡。
2017年7月,长潭河村成立了电子商务便利服务中心,帮助当地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过去老百姓家里的土鸡蛋、大米、腊肉、核桃、黄花等农副产品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买到,现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便利服务中心提供的销售平台上门销售。”长潭河村第一书记李润生说。
去年底,工业园区的菊花大丰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卖出了10多万元。
到目前为止,长潭河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多种特色农产品上线,电子商务便利服务点积极引导村民开设20多家网店。服务点积极联系贫困家庭,积极帮助贫困家庭销售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全村种植、养殖、旅游发达,盛产当地蜂蜜、豆酱、农家酱菜、芦笋和各种水果,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难度。通过“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产业”的新模式,带动周边人民共同发展,从而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精准扶贫。
传统手工食品被插上了电子商务的翅膀
每年春天是王秀兰最忙的时候,他是霸州区大河镇界牌村的一名村民。趁着天气好,她去山脊和山坡上找了一种野菜——野洋葱,这是自制豆瓣酱必不可少的辅料。随着电子商务的进入,王秀兰这个一辈子都在做豆酱的人,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豆酱能出口到全国各地。
勤劳朴实的界牌村民世世代代保持着制作传统手工食品的习俗。绿色生态自然环境给界牌村带来了更多的礼物,如野蘑菇、野菜、青梅、瓜枣等。界牌村的何九提到了这些山货。
在成都市温江区从事产品加工的何九江,一直怀念家乡的传统手工食品。他经常想,如果把这些美味的传统手工食品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飞出大巴山,人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2016年6月,何九江回到界牌村,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巴中油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村内18位农户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农民负责传统食品的加工和生产,公司以较高的市场价格购买,然后通过“优秀农民”在线平台销售,这样村民就可以不用离开家就能销售自己的农产品。
界牌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成立于2015年10月,依托村内5个小组和286名村民共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它的业务包括展示和销售农业特产、代他人买卖、充值、提供旅游服务、保险服务和劳务输出。依托淘宝、天猫、JD.com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经过电子商务培训,人们的电子商务意识得到增强,农产品和工业品下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目前,累计网上销售额已达240多万元,有效地推动了巴中市脱贫致富。
标题:巴中构建电商扶贫三级服务体系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6113.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四川凉山州发展电商经济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