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放宽新能源汽车准入 产业开放步伐越迈越大
本篇文章2946字,读完约7分钟
一些行业专家指出,设计与生产分离更有利于特斯拉等外资企业在中国落地,这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放将进一步扩大。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令),并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修订意见,设计与生产分离、降低企业进入壁垒和鼓励贴牌生产是三个明显的调整方向。
这条消息一传出,立即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全国乘用车市场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调整后的准入规定将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加强事后监管,将为企业和市场带来更多选择。
一些行业专家还指出,设计与生产的分离更有利于特斯拉等外资企业在中国落地,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业的开放将进一步扩大。
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中的障碍已消除
第39号令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近三年。本准入规定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6月6日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自2019年1月10日起调整为备案管理),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双资质”管理规定。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必须获得上述两个“许可证”。
《征求意见稿》对原规定进行了约10处修改和删除,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下:一是将原“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所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和产品安全保证能力”修改为“技术支持能力”;二、取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复检规定、产品专项检验规定,以满足同类管理规定的要求。
同时,原版本中上述两部分对应的内容被同时删除、修改和更新。总体而言,此次修订的核心内容是改变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产品具备“技术支持能力”而非“设计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
这意味着生产企业不再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企业间产能利用的方式和渠道大大拓宽,闲置产能得到有效利用,“贴牌生产”模式得到更多认可。
近几年来,受“双资质”许可的限制,“贴牌生产”模式逐渐成为新车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的主要方式,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威来汽车与江淮汽车(600418)、肖鹏汽车与海马汽车的贴牌生产合作。2019年,行业内贴牌生产合作越来越多,其中绿色(香港股票00904)志汽车与长安铃木的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这种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代工不再是新车制造商的单边需求,产能闲置的传统汽车企业迫切需要这种双向合作。
汽车行业专家钟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代工模式是商业利益的补充,可以充分发挥现有资产,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尽管行业内贴牌生产的案例越来越多,但争议却是无休止的。核心观点是原始设备制造商不能把握质量控制问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事实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第39号令的修订,不仅为OEM打开了进入壁垒,扫清了障碍,而且对产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可以从修订意见中“技术支持能力”的具体要求中看出。根据修订意见,接入企业必须具备整车和自制零部件的测试能力,并能够评估和确认与技术支持能力相关的技术要求。这意味着制造商可能没有设计能力,但必须有能力评估和测试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恒认为,技术支持能力的建议突出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将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
加强事后监督
“提高审批严格控制的门槛,不可能保证行业的健康。”一位汽车行业的专家告诉记者,用严格的要求来保证产品质量是落后的,已经不能适应完全竞争的汽车市场。修订后的准入条例不仅在准入门槛方面更加开放,而且强调“活动期间和活动后的管理”。
根据修订意见,调整准入管理规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工业上发展了十年。在此期间,大量资本涌入,跨境车辆频繁建造。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最渴望的是日益成熟的消费市场和日益充分的竞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产品实力的不断提高。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炳刚认为,之前的准入规定更多的是为了审查企业的生产资质,而忽略了正常生产后的产品质量保证。
实践证明,获得“双资格”许可证并不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上赢得了“死亡金牌”。企业仍需依靠真正的硬实力来赢得市场。调整后的准入规定将更加注重企业的后期生产监督管理。崔东树认为,修改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是与时俱进的举措,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放宽事前准入,加强事后监管,为市场和企业带来更多选择。
此外,他还强调,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期的盲目投资项目已经冷却下来,新的准入规则更加注重生产和产品质量保证,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前端R&D和设计,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制造的适度劳动分配,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放松意味着“释放水分”?
业内对准入规定的调整也有一些疑虑。有人认为降低进入门槛会增加不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概率,进而影响整体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对此,许多业内专家指出:一个企业能否造出一辆车,其产品是否畅销,取决于市场。安庆恒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政策放松,尤其是降低生产门槛,是否会破坏市场的政策竞争。“消费者最清楚哪些产品好,哪些质量不好,差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即使少数劣质产品混入市场,也会很快被发现。”安清恒说道。
事实上,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逐渐变冷,股票竞争也逐渐变得激烈。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者青睐的产品集中度越来越高,一些已经“生产合格”多年的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逐渐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另一方面,创新型企业特斯拉也在突破重重障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独资生产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作为外商独资企业的新进入者,在其产品投放市场后,引起了汽车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它的股价飙升,市值超过了大多数传统汽车集团。但是,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不在中国,不符合以前的相关规定。因此,它的进入也成为准入规则调整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许多行业专家认为,对于一些外资汽车企业,特别是国外设计和开发的外资汽车企业,新的准入规定为其在中国落地生产创造了条件,这与近年来中国不断对外开放和汽车合资企业逐步自由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是一致的。
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武林认为,工信部出台《准入规定》的时间相当特殊,汽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新能源汽车的管理层留出了冷静思考的时间。管理者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似乎对生产管理更加开放。
对于调整后的准入规定,许多行业专家也提出了补充建议。王炳刚认为,为了调整核心层面的准入思路,有必要调整准入审批备案制度,让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对企业进行审查,而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检测负责。国家可以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车辆进行抽查,发现违法产品,可以取消企业生产资格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一些行业专家指出,委托第三方质量检验评估机构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也有利于控制行业整体成本。总体而言,在汽车产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汽车行业天气寒冷以及疫情对行业影响的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调整,体现了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随着政策的真正实施和相关技术标准的更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健康良性循环中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标题:工信部放宽新能源汽车准入 产业开放步伐越迈越大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0297.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违规、致歉、再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