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 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政策放宽
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为加强对新冠肺炎防控肺炎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央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昨天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整参数的通知》,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整参数从1提高到1.25。此次调整的最大变化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企业可以借更多的低成本外债来满足自身融资需求。
“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将相应提高,这将有助于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困难,筹集资金。贵等问题将促使企业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开始对本地和外币一体化的全面跨境融资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原企业跨境融资模式的最大变化是中央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再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实施外债预核准,而是由公司先签订合同备案,金融机构后备案;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独立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根据央行确定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公式,决定企业或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余额上限的核心因素包括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整参数。不同的是,企业跨境融资余额上限也受到净资产规模的约束,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受到一级资本和资本(实收资本或权益+资本公积)的约束。
根据以前的规定,在全面推进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后,央行可以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结果设定和调整相关参数,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进行反周期调整,使跨境融资水平适应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付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央行此前曾表示,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已全面构建了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约束机制,既能适应本币和外币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又能避免本币和外币跨境融资不同模式带来的额外适应成本。同时,该框架还具有反周期调控、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并重等特点。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外汇融资保持稳定。前11个月,中资银行国内外汇贷款余额下降168亿美元,同比下降71%;2019年末,企业跨境外币融资余额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目前中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宏观审慎调整参数将有利于国内机构的跨境融资,但不会导致外债规模大幅增加。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二合一管理框架,积极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标题:降低成本 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政策放宽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9192.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