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监管重在“治未病”
本篇文章1361字,读完约3分钟
在6个月内,大约有600张罚单和近9000万元的罚款......
今年上半年,在持续高压的监管形势下,保险业正慢慢回归正轨。
中国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表示,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战略的核心是,立足中国国情,运用自我革命的思路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成功跨越重大障碍。
“预防疾病”的医学思想正在被引入保险业的监管之中。一年来,“强监管”、“治乱”是保险监管的主旋律,集中清理了市场混乱,有效控制了非理性标语牌、海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部分业务领域的混乱局面得到初步遏制。从上半年的监管和处罚情况来看,误导保险销售、隐瞒合同重要事项仍是保险业的顽疾;与此同时,各种违法行为也是保险监管和处罚的密集场所,罚款数量和罚款金额不断上升,越来越指向大型保险机构。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仅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有效应对重大风险事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对所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并严肃处理,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压制市场的不良风气。同时,要建立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弥补监管的不足,从根本上巩固姑息治疗的效果。
一年来,从公司治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到资本运用和偿付能力,保险监管机构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发布了6个总统令和60多个规范性文件,这不仅是加强保险监管、弥补制度缺陷的具体举措,也是促进保险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一系列的数据和现象也证明,随着监管网络的不断收紧,行业在退货来源和规范操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年多来,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保费总规模的缩小,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四个月,纯证券产品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
强监管在应对混乱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一些突出的风险和问题也暴露出保险监管体制和实践中的不足。例如,一些系统违反金融法,为不良资本控制公司提供机会;一些制度存在漏洞,影响实体经济的业务结构失衡、个别产品粗放式发展、少数企业标语牌混乱等风险问题没有得到严格控制;一些制度执行不力,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弥补不足是提高监督效率和权威的基础。
根据中国保监会近日公布的偿付能力情况,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8%,明显高于100%偿付能力合规线。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稳定,风险总体可控。但与此同时,保险业的风险复杂而严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即少数公司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一些保险公司甚至造血功能不足,主要依靠股东注资、金融再保险和房地产增值来维持偿付能力,这严重侵蚀了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石。
"一个强壮的男人刮骨疗伤,折断了手腕."自我革命本身意味着许多独特的困难。保险监管不仅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底线思维,还要以频繁的“小地震”释放压力,避免严重的“大地震”,纠正各种偏差。
当前,保险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监管、控制监管混乱任重道远。只有避免短期和短视行为,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为消费者提供风险保护为出发点,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求助权,保险市场才能有效防范声誉风险,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如何彻底解决行业混乱的根源,弥补监管的不足,逐步释放行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是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严峻考验。
标题:保险监管重在“治未病”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22176.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