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有四大看点 定调下一步走向
本篇文章3306字,读完约8分钟
5月11日晚,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视为央行货币政策白皮书,是市场了解和预测下一届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与前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最重要的变化如下:
一是新增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
自2018年第一季度评估以来,央行已将资产超过5000亿元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率指标进行评估。这一次,官方宣布要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宏观审慎评估。2019年第一季度,资产在5000亿元以下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将纳入mpa评估。
二是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硬仗,增加“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的表述。
根据报告,我们应该集中精力优先解决可能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并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密切关注监管体系缺陷,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安全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保持无系统性风险底线,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硬仗。
第三,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将明显放缓,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在未来进一步企稳,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化。
第四,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存在“硬骨头”,建议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shibor等基准利率体系和央行的市场化利率调控传导机制。
展望下一步货币政策,报告表示,将继续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和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把握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控制流动性规模,帮助去杠杆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全面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运行节奏,保持合理稳定的流动性。
第一个方面: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评估
自2018年第一季度评估以来,央行已将资产超过5000亿元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率指标进行评估。正式宣布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宏观审慎评估。计划在2019年第一季度将资产在500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评估。
考虑到政策调控的稳定性,将银行间存单纳入mpa符合先监管、后评估、先大银行、后小银行的政策节奏。
事实上,自2018年第一季度以来,对资产在500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间存单进行了监管。因此,虽然中小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没有纳入mpa评估,但已经预计会纳入评估,并开始进行调整。此外,此外,中小银行更多地受到省级协会和其他窗口的指导,银行间债务压缩已经展开。因此,许多分析师预测,从明年起,将中小金融机构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评估,不会对机构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九州证券(Kyushu Securities)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从市场情绪的角度来看,不可能排除市场将再次引发对监管过度担忧的可能性,投资者需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后部分展望了下一步如何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第四季度的报告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
例如,第四季度报告提到“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房地产市场、互联网金融、跨境资本流动、跨行业和跨市场风险等的风险监控和防范。”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宏观审慎管理。;另一方面,本报告没有提到继续推动对金融控制公司实行监管规则。
与去年的季度报告相比,该报告增加了“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央行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不同于以往的基调。一方面删除了“协调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重复共振”,另一方面增加了“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
对此,邓海清表示,上述说法的改变可能是为了对冲监管基调的改变。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摘要的货币政策部分增加了“关注引导预期”的新提法,但以往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部分没有这一表述,这可能表明稳定市场预期将主要采取“货币政策”,而“监管政策”则侧重于解决问题。另一个对市场有利方向的理解是,自2017年以来,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监管政策都已落地,未来的监管政策更多的是检查漏洞、填补缺口,因此有必要“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监管政策不太可能对市场产生新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宏观杠杆率大幅下降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率为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从2012年到2016年每年上升1.1个百分点。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长率略低于2012年至2016年的年均增长率0.1个百分点。
根据报告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上述推高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稳定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化:
首先,中国经济有望在未来一段时期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必然要求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降低杠杆率。
第二,中国商品和要素的货币化程度已经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货币化进程将趋于放缓,杠杆率将出现。
第三,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抑制了影子银行导致的杠杆率上升。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加剧,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
第五,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合法债转股,将有利于宏观杠杆率的稳定甚至下降。
第四方面:改革一级经销商制度
央行每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有专栏,讨论一些热点问题,反映央行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次,有一个专栏专门讨论央行的合格交易对手。
1998年,中央银行建立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级交易商制度。目前有48家,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作为央行合格交易对手的基本群体,可以参与央行公开市场债券的远期(反向)回购、央行票据的发行和认购、现货债券的交易等日常操作。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央行加强了对合格交易对手的统一管理。在创建新的操作工具时,根据工具的特点和功能定位,从上述一级经销商中选择一些符合特定条件的机构参与操作。
例如,2014年,当中央银行创建中期贷款工具(mlf)向银行系统注入3个月至1年的中长期流动性时,选定的合格交易对手是在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级交易商中mpa合规性更好的商业银行。
报告称,考虑到市场环境和货币供应模式的变化,公开市场业务对一级交易商的要求明显不同于2004年建立评估机制时的要求。2018年3月,央行推出新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了“传导货币政策”、“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市场活动与影响”、“依法稳健运行”、“流动性管理能力”等7个方面3个层次的32个评价指标。
其中:
“传导货币政策”的相关评价指标主要考察一级交易商参与公开市场操作和流动性分层传导的情况;
“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主要考察一级交易商货币市场融资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定价合理性;
“市场活动和影响”主要考察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一级交易商的认购、交易和做市商行为;
“依法经营、合规稳定”,主要调查一级交易商宏观审慎评估和监管评估指标合规情况;
“流动性管理能力”主要考察一级交易商的流动性缺口及其对央行资金的依赖程度;
“操作实务”和“与央行操作室相关工作的合作”检查一级交易商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完整性、标准化和安全参与方面的表现。
报告显示,与原指标相比,新评价指标体系覆盖面明显扩大,反映了央行在宏观审慎评估、流动性分层传导、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平抑市场波动等方面对一级交易商的最新要求。此次调整是对一级经销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体现了本着“高标准、少而精”的原则筛选一级经销商的管理理念。
标题: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有四大看点 定调下一步走向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2037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