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局套路深!不法分子盯上你的保单:发补偿金、补贴
本篇文章2948字,读完约7分钟
几乎在一夜之间,各种各样的“财富管理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出现在中央商务区,甚至出现在街道和小巷中,其数量和密度堪比街头便利超市。他们吸引顾客的方式简单而“粗鲁”,回报率超过10%的理财产品的传单或短信会发到你的手上或手机上。
自从监管当局去年举起大棒,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挥挥手后,这些犯罪分子又开始关注保险政策了。“你好,我们是保险公司的客户专员。这个电话是为了回访你。你在我们公司购买了保险产品。现在你有一个非常好的财富管理产品。投资收益比保险产品高几倍。建议你投降后再买,也可以得到补偿和补贴。”
监督提示:这些是深层的例行程序!《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当地保险监管部门近日拉响警报,在市场上揭露了一个“退保购买理财产品”的新骗局。不要贪图空,试着把你的钱放紧。
一个骗子在保险公司的楼上扎营
记者在最近的调查中了解到,近日来,很多寿险公司在调查中发现,有人谎称是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发了“客户通知信”,给保险公司客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支付赔偿金”和“提供补贴”的名义,骗取客户去保险公司投案自首,然后去某商业大厦的办公室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来骗取消费者。
保险公司在媒体上发布的风险警示公告
一家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的公司遭遇了几起“退保购买理财产品”的案件。这些不法分子为了骗取保险客户的信任,甚至上演了“制造真材实料”的闹剧,将保险公司的办公楼层出租在楼上或楼下,让消费者误以为他们和保险公司是一家人,或者他们之间存在着资本债券关系,比如同一个有权有势的股东参股等等。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记者发现大部分诈骗者是从相关渠道获得保险客户信息的退休保险代理人或犯罪分子,而大部分被中老年人所欺骗。
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亲密地”提供“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陪客户到保险公司进行现场退保,或者让客户授权他们办理退保事宜。
对于一些仍在犹豫是否放弃损失的客户,他们甚至口头承诺“帮助他们实现完全放弃”。为了履行这一承诺,他们代表客户出面,以“一开始没有接到回电,客户自己没有签保单”的名义向保险公司投诉,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甚至赔偿相应的利息。
“如果您遇到客户到柜台办理退保业务,我们会先通知客户退保会有损失,提醒他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提高服务效率,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在移动应用端口上引入了闪回补偿和闪回功能,一旦到达移动终端,风险很难控制。
保险业开始主动反击
非法营销延伸到保险领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业的声誉和正常运作,也使得纠纷的后患难以解释。对此,保险业开始主动反击,不再回避。
一家大型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提供了犯罪分子冒充公司向客户发送短信和电话录音(光盘)等证据,并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同时,及时通过媒体发布风险预警公告,声明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公司合作或委托任何第三方公司为客户办理“政策售后服务”或“提供产品解决方案”。
他们还在公司柜台设立了“劝降”岗位,主要针对异常的劝降行为。上述人士表示:“对于涉嫌被非法机构和个人诱骗退保的保险客户,我们将耐心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客户提前了解退保和自愿购买理财产品的不良法律后果。移交程序。”
面对新骗局的出现,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各地保监局近日再次敲响了警钟。
首先,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客户信息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与客户信息有直接联系的运营商和信息系统的管理,防止保险客户信息泄露给非法机构和个人。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合规培训,提高不参与任何投降购买理财产品行为的意识。
其次,要求所有保险机构积极做好自身的权利保护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非法组织和个人冒用保险机构和专业中介机构的名义诱骗客户退保,应及时发布声明、发送律师函和提起诉讼,加强维权。如发现涉及退休业务员,应及时向行业协会报告。发现涉嫌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应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犯罪线索。
同时,要求所有保险公司加强日常监控和报告。密切关注和收集“主动购买理财产品”的最新动态,发现案件风险及时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一些地方保监局与当地公安部门建立了专项案件线索转移机制。
相关链接
擦亮火焰的眼睛
三个技巧教你识别金融陷阱
近日,刘先生带着一份署名为金融机构的纸质邀请函来到市中心的一家酒店,参加一个客户答谢暨金融推介会。
会场位于一家酒店的大厅。进入会场后,刘先生注意到组织者是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在现场宣传资料上,邀请时报名的金融机构与银行、保险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一起成为主办方的合作单位。
从会议桌的数量和每个会议桌的人数来看,本次促销会议的总人数不少于500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从银行或保险公司购买产品的客户。
据主持人介绍,传单上列出的主要金融机构都是公司的合作单位,最近联合推出了一款高收益、快速回报的理财产品。据主持人介绍,该产品的年化回报率高达10%。为了鼓励购买,还有现场抽奖,奖品如超市购物卡和电饭锅。建议保险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可以退保,并给予客户相关补贴。
刘先生不敢相信收入过高,但现场购买的热情非常高。当他中途离开时,投影仪上显示的购买总额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面对这样的金融推介会,投资者必须睁大眼睛,认清陷阱。
陷阱1:高产品回报和快速利润
几乎所有第三方理财公司都会标榜自己的理财产品是“高收益、高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些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成本中,他们首先需要向基层销售人员支付3%至4%的佣金;此外,还需支付上级组织销售人员管理福利的1%;办公室和运营支持的最低成本也需要6%。
如果要实现10%以上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光是这种产品的年投资回报率就必须高于20%,这样才有正常运营的可能。看看投资市场,要找到年收入高于20%的项目并不容易。风险不言而喻。
因此,当投资者选择时,他们不应该被高回报冲昏头脑,他们应该轻率地用传单、电话或片面的话购买。
陷阱2:与主要金融机构的合作
为了吸引投资者,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如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在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身上花了很多钱。离开工作岗位后,他们将继续利用客户关系,以银行和保险的名义吸引客户并举行生产会谈。在网站或宣传材料上,这些金融机构被列为合作单位,借此机会推广他们的产品。
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侵权和非法行为。投资者必须通过官方渠道到相关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验证,不应被“合作单位”的光环所误导。在发生风险时,这些“合作单位”将不承担法律上的赔偿或付款责任。
陷阱3:不要被高高在上的工作环境所迷惑
正如古人所说,人靠衣服。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显然知道这一点,它们都在每一寸土地都很宝贵的市中心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场所。
不要被高大的工作场所的外表所迷惑。在第三方财务管理监管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学会仔细辨别和仔细验证公司的资质。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高回报,更不要说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放弃购买理财产品”。无论是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还是假冒的违法者,询问对方的客服号码,并与保险公司核对。
标题:新骗局套路深!不法分子盯上你的保单:发补偿金、补贴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787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