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推动银行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本篇文章3172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战略科技实力。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上海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银监会还下发了相关文件,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持续金融服务。
近年来,在银监会的指导下,上海银监局积极引导上海银行(601229)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工作部署,不仅以国际标准为基准,而且结合上海实际。 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深化监管机制创新和外部整合,促进建立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上海银行业金融供给能力,为科技创新企业持续服务。
1月25日,第152届银行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市委副书记、银监局副局长蔡颖介绍了银监局通过监管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引导上海银行业服务科技企业的情况。
构建专业化的商业模式
蔡颖介绍,早在2015年8月,为充分发挥上海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优势,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合互动机制,上海银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提高上海银行业专业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指导意见》, 引导上海银行业构建多元化技术和金融服务平台,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六大专业机制”和“新三大检查标准”两大体系。
“六大特殊机制”,即专属组织结构体系、专业管理团队、特殊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特殊管理信息系统、专属客户特殊激励评估机制和信用标准。“新三检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在借鉴风险投资机构做法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风险投资基因”的信贷标准和程序。
经过几年的探索,上海银行业的技术金融专业化机制已经初步建立。截至2017年底,具有科技特色的分行有89家,比2016年底增加12家,增幅为15.59%;技术和金融部门共有1483名员工,比2016年底增加了129人,增长率为9.53%。目前,上海共有7家上市科技分支机构,比2016年底增加1家;科技企业7个技术分支机构贷款余额97.34亿元,有效专利客户约占90%。贷款客户拥有8706项专利,平均每个家庭拥有41.26项专利。
此外,蔡颖强调,辖区内银行业根据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技企业的信用特征和风险特征,不断优化经营模式、风险补偿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在内部资本成本核算、不良容忍度、尽职调查和豁免等方面普遍制定了差异化政策。
稳步推进投贷款联动机制建设
2016年4月,银监会等部委发布《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启动科技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列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辖区内三家银行列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上海银监局根据试点地区和银行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有效发展投贷联动必须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贷款优先,投资为辅。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时,要坚持自主经营,贷款优先。二是注重专业化管理和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银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构建与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第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创新。银行应深入探索风险补偿、风险隔离等重要风险控制机制,审慎控制风险,确保“商业可持续性”。
目前,上海在集团内投票贷款联动试点项目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7年底,投贷联动的贷款存量为315只,比2016年底增加132只,增幅为72.13%;贷款余额60.9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34.77亿元,增幅133.06%。自2016年以来,辖区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为391家科技企业提供投贷款联动服务,贷款总额139.22亿元。
2017年,上海银监局选择了82家开展投贷款期权联动业务的科技企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贷联动业务开展以来,企业的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16年底,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124.24%。在没有产生利润的企业中,59.46%的营业收入增加了,一些企业扭亏为盈。在股权融资的支持下,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从53.22%下降到52.07%,下降1.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为建立上海银行业“专业化、协调化、综合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支持上海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2017年9月,上海银监局和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了《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规划目标,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银行业“4465”科技金融框架。
具体来说,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四个转变”,包括从“房子到钱”到“纸到钱”的转变,以促进知识和资本的整合;从“向后看”到“向前看”,在“展望未来”中建立一套技术和金融机制;从“正规军”到“特种部队”,提高专业管理能力,服务科技创新;从"一人家庭"转变为"合作社",共同参与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二是经营理念的“四原则”,包括“可持续经营、有保证的政策、可控的风险和兼容的激励措施”。三是六大任务,即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布局的资金支持;推进科技金融特许经营机构建设,创新专业经营模式;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推进投贷款联动业务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四是五项保障措施,即发挥银行监管和政府支持的协同效应;发挥监管规则的积极激励作用;将支持创新和科技的政策扩展到金融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
蔡颖介绍说,近年来,科技和金融的业务取得了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贷款5235笔,同比增长21.66%;贷款余额2071.27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38.05%,比同期辖区内银行业各项贷款增速高出25.1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科技企业贷款存量客户4680家,占89.40%;贷款余额1120.83亿元,同比增长34.23%。
加强外部整合
除内部创新外,上海银监局还致力于加强对外合作,为银行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地支持科技企业。
例如,2016年6月,上海银监局推动上海市财政局和辖内商业银行设立“上海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为上海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的信贷提供担保,重点支持国家创新基金、上海创新基金和上海市科委认定的创新型企业和小型巨型企业。截至2017年底,已有38家银行与担保基金合作,担保基金当年完成担保贷款56.41亿元,是2016年全年的3.86倍,有效支持了辖区内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为缓解我行因风险损失“不敢放贷”的恐惧心理,上海银监局还参与制定了上海中小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补偿办法,指导辖区内银行业逐步提高对小微/科技信贷不良率的容忍度。对于相关商业银行向合格的中小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超过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净损失,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将补偿相应的风险损失。截至2017年底,辖区内36家商业银行获得信用风险补偿试点资格,共认定154种信用风险补偿试点贷款产品。试点银行共获得补偿8598万元,中小微科技企业信贷投入得到加强。
此外,上海银监局不断指导辖区内商业银行做好与风险投资、政府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专业投资机构的联动工作,实现“政策、平台、工具、信息”四个对接。
蔡颖表示,下一阶段,在银监会党委的强有力领导下,上海银监局将重点建设服务科技创新中心,提高上海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研究相应的监管激励和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行动计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
标题:上海银监局:推动银行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7320.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科技保险为科创企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