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江潮水连海平
本篇文章1189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李国辉
在市中心的厦门火车站附近有一座“华兴大厦”。这座建筑在厦门市看起来并不显眼,它的设施和外观甚至有点陈旧。然而,在厦门国际银行副行长黄大庆的印象中,这座大楼是他对厦门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难忘记忆之一。
“上世纪80年代,这是香港开发商在厦门开发的第一栋高层建筑。当时,中国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房地产开发贷款也不能讨论。”黄大庆回忆说:“当时厦门国际银行从香港引进楼花按揭。当香港发展商给我们看这栋楼的设计图(粤语是“烂尾楼”)时,我们便把烂尾楼按揭给他。”
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被批准成立,最初的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40年的春天,我去了秋来,随着改革开放,庐江的潮水上涨了,两岸的交流发生了变化。如今,这座充满时代气息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厦门港周边建筑的崛起、城市道路的交通和货物的进出。
在经济发展的背后,金融业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根据一组数据,1980年,厦门只有五家银行和一家保险公司,金融业的年增加值为910万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
截至2017年底,厦门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4家,证券期货机构153家,保险公司38家。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4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行长李卫平所说:“1981年至2017年的37年,也是厦门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单到富、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壮大的37年。”
合资银行:
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实验场
1985年,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被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改革开放催生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海外资本纷纷涌入。特别是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在大陆投资和做生意的主要力量。他们渴望拥有一家能够为其配套设施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黄大庆说道。
然而,当时的银行业仍是国有银行体系,基本上只为体系内的经济服务,不能满足外资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金融需求。因此,中国银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启动改革开放迫在眉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资银行被推到了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前沿。
可以说,厦门国际银行的成立为中国单一的国有金融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后,20世纪90年代,中外合资银行的成立达到高潮,先后成立了上海巴黎国际银行、福建亚洲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华商银行、青岛国际银行和华谊银行。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经济发展就与海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聚集了许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好、外向型程度高的外资企业。作为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自成立以来主要为这些外资企业经营业务,包括厦门松下电子、abb开关、宋健电器、林德叉车、林德气体、诺尔起重设备等。
不知不觉中,合资银行为外资企业提供的融资、结算、金融咨询等金融服务,也在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增加对外资吸引力方面发挥了作用。
标题:鹭江潮水连海平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5783.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