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机构跨境融资收利好
本篇文章1294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北京讯(记者孟马荻)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将进一步便利化。3月12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7〕9号)(以下简称《通知》)中的宏观审慎调整参数关于跨境融资全规模宏观审慎管理的其他事宜,仍按《通知》执行。
将宏观审慎调整参数从1上调至1.25有什么意义?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将相应提高,这将有助于国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哪些企业将从这一政策调整中受益?据了解,央行此前发布的《通知》适用于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和法人金融机构,其中企业仅为非金融企业,不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企业整合外汇资金可以结汇,整合后的资金可以用于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金融机构整合的资金可以用来补充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知》规定,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融资的余额按照风险权重(指应计未清余额)计算,风险加权余额不得超过上限,即跨境融资的风险加权余额不得超过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的上限。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整参数。
“全面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为了方便境内企业借入境外资金,借入的外汇也可以兑换成人民币在境内使用。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空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敞口增加。这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海外融资产品和业务,这将有助于国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海外渠道筹集资金。此外,该倡议还旨在支持企业部门在短期和长期内恢复生产。推进金融改革开放。”苏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陶晋告诉《今日北京商业》记者。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所所长王红英向《今日京华》记者进一步指出,宏观审慎性参数从1调整为1.25,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国际跨境融资上限,即有资格在海外发行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借款规模上限,从而扩大当前国内融资规模。“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基于宏观审慎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是有限的,这将导致价格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上升。这一次,将进一步促进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并适度放开金融机构和部分合格企业的借款规模,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补充境内流动性规模,支持中国实体产业发展。”王红英补充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目前中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宏观审慎调整参数将有利于国内机构的跨境融资,但不会导致外债规模大幅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出更多的外汇便利化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市场开放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二合一管理框架,积极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标题:境内机构跨境融资收利好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919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疫情下的信用卡“养卡党”
下一篇:家政企业试水上门“消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