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政策解读)
本篇文章2835字,读完约7分钟
“清澈的水,蔚蓝的天空”,“看着群山,清澈的水和如画的风景,听着鸟叫昆虫和美妙的音乐”,“白云漂浮在蓝天上”...朗朗上口的歌词描述了人们的共同美。然而,在一些地方,这样美丽的风景是罕见的,如频繁的雾霾天气,黑臭的水体和垃圾围城的问题仍然是人们的痛苦。
24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坚决防治污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坚决防治污染作出了部署。
目标指标是连续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紧密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先后实施了三个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的行动计划,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总的来说,生态环境质量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改善,但结果并不稳定。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时期。生态环境部部长李说,发达国家近一二百年来的环境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旧的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环境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中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重污染、大损失、高风险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顺泽表示,多年来积累的压力性、复杂性和累积性环境问题不可能在几年内得到解决。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李说,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宏观经济环境更加有利。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红利逐步释放,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还新账还旧账的阶段。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徐必久介绍说,《意见》主要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兼顾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从质量、总量和风险三个层面确定目标。《意见》设定了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例如,与2015年相比,全国不符合标准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18%以上,天然气质量良好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我国地表水一、三类水的比例超过70%,五类水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25%;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以上。
“这些目标指标是中央政府经过综合考虑、保持连续性、提出新要求后做出的科学决策,与老百姓的感受紧密结合(603883,诊断单位)。”徐必久说,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到2035年,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根本改善,美丽中国的目标将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生态环境领域的治理能力。
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打三场重大防御战和七场重大标志性战役
《意见》针对重点领域,抓住薄弱环节,明确要求打好三大保卫战(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和七大标志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治理柴油车污染、保护水源、治理黑臭水、保护修复长江、治理渤海综合治理、治理农业和农村污染),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取得扎实成效。
"坚决打赢蓝天防御战是抗击污染的重中之重."徐必久表示,《打赢蓝天防御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出台并实施。打赢蓝天防御战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个支撑,实现四个明显。
四个关键点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魏奋平原,关键时期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分散污染”企业、散煤、柴油车、粉尘等领域。优化四大结构就是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四个支持是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区域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要实现这四个明显点,就必须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的天数,明显改善空燃气的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们的蓝天幸福感。
以保卫清水为重点,确保饮用水安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做好治水工作,突出保护水和治理贫水,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维护水环境质量底线徐必久说,在解决关键问题时,他强调减排和扩大产能。重点整治工业、农业和生活三大类污染源,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着力改善水生态系统,有效扩大水污染和自净能力。
《继续坚定净土》的辩护重点是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重点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环境风险,奠定基础,建立制度,保持底线。”徐必久表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促进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使用、加快垃圾分类处理、全面禁止外来垃圾入境等措施,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有效控制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风险,让老百姓安心吃饭、安心生活。
各地区、各部门要着眼于目标,确保完成,不能让一个地区、一个流域落在后面
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徐必久说,要远近结合,既要打硬仗,又要统筹规划,注重源头预防,扩大产能,加强安全。
源头预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方针。“促进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这是艰苦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保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源头上大幅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徐必久表示,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能源和资源的整体节约,同时引导公众过上绿色生活,通过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意见》要求划定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确保和规划的原则,占全国25%左右的空房面积应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查处生态破坏。2018年底前,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全面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占用生态空房,破坏自然遗迹;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度。到2020年,一些国家公园将被整合,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基本建立。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法律体系、能力保障体系和社会行动体系是抗击污染的重要保障。《意见》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体系,将资金投入向防治污染的攻坚战倾斜,坚持投入与任务相匹配。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步建立规范稳定的金融资本投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意见》明确了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省长、市长、县长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制定省委、人大、政府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治理污染成效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是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目标、挂表操作,确保完成,巩固和提升进步快、成效好的地方;在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的地方,我们必须迎头赶上,确保一个地区和一个流域不被落下。”徐笔久说道。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02版)
标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政策解读)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22493.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