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价格经历疯涨后现回落 解气荒难题需治本之策
本篇文章3114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影响人们心灵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已经下降,“气荒”暂时缓解。自2017年冬季以来,天然气价格因“煤制气”需求增加等因素而上涨。相关部门增加天然气产量,开展区域间资源互助,缓解了天然气供需矛盾,稳定了价格。要解决“气荒”问题,必须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加快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2017年12月下旬,液化天然气(lng)价格为7248.9元/吨,较上年同期(12月中旬)下降2.2%。这是自2017年底以来液化天然气价格首次下跌。
自2017年11月中旬以来,液化天然气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上涨”。从各地的市场表现来看,一些省份经历了“过山车”市场,液化天然气价格翻了一番,然后大幅下跌。
液化天然气价格的起伏与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最近,液化天然气价格从高位逐步回落,这表明供需紧张格局有所缓解。但是,从长远来看,任忠要建立科学有序的天然气市场供求体系,避免在用气高峰期出现“气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供求不平衡-
“天然气短缺”导致价格上涨
每年冬季采暖期是天然气供应最紧张的时期。2017年冬季之后,国内天然气“气荒”现象似乎更加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化,2017年12月中旬,液化天然气价格为7409.8元/吨,比11月中旬上涨68.7%,比2017年1月中旬上涨1.3倍。
从各地的天然气市场来看,一些省份的价格涨幅更大。例如,2017年12月22日,山东省液化天然气价格达到11100元/吨,达到近期高点,比11月15日高出1.27倍。根据玉林煤炭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12月18日,液化天然气的最高接收价格已升至1.2万元/吨。江苏部分液化气厂的液化天然气吨价已超过1万元,银川、北京、河南加油站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已超过10元/公斤。
液化天然气价格飙升的背后,与供需失衡密切相关。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2017年前11个月,由于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的燃气需求快速增长,以及“煤制气”需求大幅增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从供应量来看,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3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进口天然气817亿立方米,增长28.9%。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研究部副总裁兼油气行业分析师俞晓宇认为,液化天然气价格飙升,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稳定,工业用气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冬季供暖增加了需求,“煤制气”集中释放了新的需求。此外,天然气供应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储气设施和调峰设施不足,以及管道网络互联不足。
“天然气短缺”背后的关键在于供需失衡、产业链发展不协调、缺乏公平开放的基础设施以及储备能力严重不足。”国际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董秀成说。
董秀成认为,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工业用户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力量,同时政府在中国北方推广冬季清洁供暖,民用燃气的需求也在强劲增长。从天然气供应来看,前两年供应相对稳定,现在气源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减少。从天然气消费量来看,2017年的消费量预计将超过2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0多亿立方米,增幅为17%。增量和增长率是前五年年均增量的两倍以上,消费量呈爆炸式增长,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立方米。
董秀成还指出,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不协调,下游市场超前或过度开发,从根本上造成“气荒”。一些专家还指出,我国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发挥调峰作用。
正是因为天然气供需双方都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和中间商借机提价,导致市场价格快速上涨。
紧张减轻了-
提高供应稳定性预期
针对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是冬季过后华北地区的液化天然气价格,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局面。在国家发改委的协调下,有关方面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加强运营调度,稳定市场预期。
同时,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关方面加快了天然气产能建设和地面配套工程的投产,并尽最大努力挖掘气田增产潜力。2017年12月,产量每天增加370万立方米。有序开展资源互助,实现“南水北调”。在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通过油气企业之间的资源交流,北方供暖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量将会增加。自2017年12月以来,已通过资源置换在不同企业之间转移了近1400万立方米/天。同时,进一步实施液化天然气现货采购,进一步优化抵卸时间安排,增加资源供应,充分挖掘能源品种替代潜力。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署主要液化天然气产区(港区)和主要销售区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价格法规和政策提醒会,提醒液化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价格主管部门也立即启动了对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的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如捏造和传播涨价信息,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天然气市场的供需紧张格局有所缓解,液化天然气价格也有所下降。2017年12月下旬,液化天然气价格比12月中旬下降了160.9元/吨。卓创信息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指数从12月22日的2167.66下跌至1月10日的1461.58。根据当地情况,液化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下降。例如,自去年12月底以来,山东省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已逐渐下降。今年1月9日,价格收于6100元/吨,比去年12月22日低45%。
这个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
困扰冬季供暖的“气荒”问题虽已得到初步缓解,但用气高峰期天然气供需紧张、资源保障能力弱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于小玉认为,要解决“气荒”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城市燃气公司的管理,要求燃气公司在用气高峰期提前申报,在用气高峰期提前申报。二是协调液化天然气进口运输进度,配合用气高峰,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提高储气能力和调峰能力。第三,加强油气交易中心的作用,鼓励天然气公司参与竞标,提前锁定天然气消费。第四,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加快居民燃气价格并轨。此外,我们应该打击恶意囤积,以抬高价格,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景认为,只有加快体制改革,把竞争性环节交给市场,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天然气开发和进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平开放,通过增加竞争降低成本, 只有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和体系才能恢复能源商品的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这是促进天然气推广和利用的根本途径。
“中长期而言,要解决‘气荒’问题,必须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机制改革,推进多元化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天然气储备体系。”董秀成说道。
具体而言,要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适当鼓励发展煤制气,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机制改革,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区域乃至全国管网;推进多元化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在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多元化进口海外天然气资源,加快跨境天然气管道、沿海液化天然气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进口能力。深化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采取“先居民后居民”、“先增量后存量”的步骤,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国家应积极加快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政府应建立战略储备,企业应建立责任储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林火灿)
标题:液化天然气价格经历疯涨后现回落 解气荒难题需治本之策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638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