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新锐”面临艰难转型
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陈婷婷编辑李剑锋
保险业曾经依靠资产驱动的债务模式来实现惊人的业绩,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在监管整顿的背景下,规模驱动型投资的盈利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旦“弯道超车”,我们必须正视偿付能力挑战、退保和高额偿付到期。保险业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变革。
对于资产驱动型责任保险公司来说,业绩的大幅提升已经成为过去,不少人的净利润出现下降,有些人甚至出现业绩减半的情况。虽然净利润下降,但退保和到期付款仍居高不下。
通过梳理这些“前沿”保险公司的年报,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普遍面临着退保和到期支付激增的问题。例如,天安人寿的到期付款从2016年的1.05亿元飙升至7.47亿元,增幅为6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此前“尖端”保险公司业绩飙升的后遗症。
此前,每年保费规模近100亿元的“新降息”保险公司大多依靠一类产品来“支撑一天”,然后依靠资金的使用来获取超额回报。这种产品是名义长期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向保险理财产品的异化,可以在短期内放弃而不承担损失。
然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监管当局大力推行限制过分强调财务管理的公司的政策;另一方面,投资市场波动,保险业普遍面临利差逐渐收窄的局面。
然而,退保和到期付款的激增将导致公司出现大规模现金外流。一些机构消息人士预测,2018年,寿险公司的处境将更加艰难。最近陆续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些“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接近监管红线,存在大规模净现金流出。
事实上,“尖端”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转型和“瘦身”。据记者统计,大多数保险公司正在调整保费结构。
富德人寿早前表示,将主动控制批发支付业务规模,实施结构转型。去年年报显示,续保保费占公司总保费的比重由2016年的10.5%大幅上升至33.9%,而公司的年度银行保险支付同比下降54.8%。
同样,去年珠江人寿和渤海人寿的保费分别下降了38%和44%。
此外,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为第二代支付”模式下,增资对防范流动性风险和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作用不如“为第一代支付”模式下明显。除了调整保费结构外,优化资产配置对缓解保险公司的长期现金流压力也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未来的发展,一些保险专家建议:细分专业,精耕细作;以特色求发展,以援助促主;抓住蓝色海洋的模式创新。就专业化而言,客户可以细分,渠道可以细分,产品和区域也可以细分。
标题:保险业“新锐”面临艰难转型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5451.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机构调研聚焦环保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