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羊”到“致富羊”
本篇文章1213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张文刚孔令如
记者王小玮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是辽东半岛北部典型的山区县,素有“绒山羊生产基地”之称。
初春时节,岫岩县西峪沟村一户贫困人家张德的院子里,一个接一个地响起了“咩咩”的声音。当他们走进院子时,他们看到胖乎乎的、长着胡须的小羊,卷曲的头发像一群绒球一样粘在身上。张德全和他的爱人在院子里忙完之后,熟练地把草料依次倒进食槽里。小羊低着头,伸着脖子跑向食槽,吃着草料,羊圈里充满了兴奋。
养羊是一件令人担心和讨厌的事。春天寒冷的时候,张德全和他的妻子每天给羊加水、喂羊和防疫。经过一系列程序后,秋天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湿,热量从他们的头上升起。“虽然很难,但这些羊是让我摆脱贫困、变得富有的‘热土’。这仍然是中国农业银行的扶贫政策。它给了我一笔“救命”基金。你为什么不吃这么多羊?”张德全谈到了农行贷款带来的好处,以及在自己的羊圈里一边打草一边脱贫致富的跌宕起伏。
43岁的张德全(音译)是西峪沟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挤在两栋土坯房里,守着几亩地,年收入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我妻子一年到头都生病,我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所以我的家庭被列入了建立卡的贫困家庭名单。
2018年,西峪沟村党支部送给张德全两只“贫困羊”,建议他小规模发展养殖业,自己养殖绒山羊。张德全暗暗发誓要改变贫困的命运。说吧,买山羊,修羊圈,张德全就这样走上了创业之路。
由于缺乏资金,张德全开始大惊小怪,十几只羊挤在他的后院。考虑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有限,张德全每天都去县城找技术人员指导,往返于县城和西峪沟村之间。由于担心自己记忆力差,他用手机记录下了关键技术,回家后仔细思考。
努力工作是有回报的,张德全的小羊圈第一年就赚了近3万元。2019年,尝到甜头的张德全想扩大养殖规模。“我只要放开手脚,做好工作,就能摆脱贫困……”为了扩大规模,羊圈将会扩大,购买绒山羊和草料的资金将会增加一倍,而这个家庭的资金仍然有很大的缺口。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中国农业银行扶贫贷款宣传小组来到偏岭镇开展农民信息档案的收集工作。在村上的介绍之后,张德全向客户经理王彦周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情况。了解后,王彦舟将信息带回银行,开始集中授信流程。短短10多天,张德全就拿到了10万元的贷款。张德全利用启动资金,改建了羊舍,饲养了100多只羊,养殖数量翻了一番,效益翻了一番,把“贫困羊”培养成了“富贵羊”。
中国农业银行岫岩支行精准的扶贫农户贷款政策,让张德全这样的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走上了致富之路。张德全动情地说:“我真的要感谢中国农业银行的好扶贫政策,让我的小羊圈有了活力,我的家庭生活蒸蒸日上。”这对中国农业银行有利。”
春雨默默地滋润着万物。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岫岩县“三农”产业的支持,履行金融扶贫的责任,中国农业银行岫岩县支行仅用3年时间就向农民发放了9200万元贷款,帮助一大批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制图龚田甜)
标题:从“脱贫羊”到“致富羊”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004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