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贸易争端中学到什么?压舱石绊脚石与打火石
本篇文章6636字,读完约17分钟
没有认真的学习,你永远不会真正取得进步。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现实的挑战。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有了技术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科学向前发展十多所大学。”
2018年的中美贸易争端就像一个超级教室,有重大问题,影响广泛,随时更新,视角各异。在我近30年的媒体经验中,这种感觉似乎只存在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影响了方方面面,促进了市场化财经报纸的兴起。2001年1月1日创刊的《21世纪经济报道》最初的口号是“入世后与中国共同成长”,同年4月创刊的《经济观察报》将2002年视为“中国国际化的第一年”。他们的成功引发了财经报纸的热潮。2004年,《中国商报》和《中国商报》首次在上海出版。今天,在中国从事财务报告的相当多的媒体人已经在这些地方工作或受到影响。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认为面对中美贸易争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可能比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更加复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融入全球体系,遵守国际规则,以开放促改革”已成为共识,而分歧在于地方和行业。今天,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本身受到“美国优先”和单边思维的挑战。当中国的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2/3(2001年不到15%)时,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也在改变。一个新的形势正在形成,那就是美国已经从战略上接受中国转变为战略上竞争中国。
在这样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任何简单化的判断都是轻浮的,如果不是轻浮的话。如何使这个课题足够重要,以提高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这里有一些学习笔记与朋友分享。
等价论
最近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即中国更强调对等,而美国更强调对等,尽管英语是对等的同一个词。有什么区别?“互惠”侧重于可衡量的商品贸易(较少投资),是一种“边境措施”,主要侧重于关税互惠和减少进出口贸易的政策限制;“对等”强调双方的市场竞争机制、国内法律环境和商业环境,是一种“后边界措施”,主要侧重于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等体制安排。
这种说法的含意是,中国的竞争手段有问题,比如政府对企业的不公平补贴或人为设定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国际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帆教授认为,互惠原则出现在18世纪的贸易法中,1947年还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前身为wto)。当时,没有一个谈判者关注“后边界措施”。他说:“我们都希望推进改革的意愿是好的,但我们不能随意界定法律概念。近年来,美国和欧盟都表达了对中国平等投资和开放的要求。2015年,中国发布了《关于构建新型开放经济体系的若干意见》,其中也提到“坚持独立开放和平等开放”,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不排斥平等。问题是在实践中,互惠原则的具体含义有些模糊。一方面,很难准确界定各方在公开性或获得的利益数量方面是如何平等的;另一方面,互惠原则不仅可能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助推器,还可能被用作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为什么“互惠”会成为保护主义的工具?在世贸组织中,互惠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密切相关。最惠国待遇的基本目标是使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的所有成员能够分享该体系带来的好处。因此,世贸组织框架下的"互惠"是指多边互惠和全面互惠,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和差别待遇。
然而,美国要求的一些“互惠”可能直接违反最惠国原则。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他正在考虑征收“互惠税”,并在推特上写道,“如果一个国家对美国产品征收50%的税,美国就不会对相同产品的进口征税,这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美国将很快开始征收互惠税,我们也将偿还他们向我们征收的税款。”。这种互惠显然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如果互惠税完全实施,美国将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征收不同的税;如果只有少数几个高税率的国家被征收互惠税,这意味着美国不会给予这些国家最惠国待遇。
与崔帆教授的交流使我认识到,互惠原则的确是世贸组织认可的指导原则,但其含义主要是多边和全面的扩散互惠,不应仅从双边和产品层面来理解,关键在于如何具体界定,是否符合最惠国待遇原则。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以互惠为由实施单边贸易和投资限制,不仅损害双边经贸关系,也不利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投资体系的发展。
关于合规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将启动针对中兴通讯(000063)的拒绝令。5月9日晚,中兴通讯宣布,由于拒绝订单,其主要业务活动将不再开展。公司及相关方积极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推动美国政府调整或取消拒绝订单。
关于中兴通讯有很多讨论。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合规问题。
5月4日,中国贸促会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姜增伟表示,加强合规管理已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共识,也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自身信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企业境外经营行为合规体系建设。去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总局联合发布了《合规管理体系指引》(gb/t 35770-2017/iso19600:2014),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根据《指南》,“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制度不能消除不合规的发生,但可以降低不合规的风险”,以及“如果不合规,组织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由此产生的风险就是合规风险”。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合规风险不断上升。例如,2016年11月,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纽约分行因违反《反洗钱法》和隐瞒可疑交易被纽约金融服务局罚款2.15亿美元。
但是,美国监管机构在执法时如此公平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员余永定最近在Caixin.com发表文章说,“美国的巨额罚款是公平的还是敲诈?””,提出了疑问。在21世纪,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的定罪数量和罚款金额急剧上升。仅从2009年到2015年7月,在美国运营的银行就被罚款1610亿美元。存在误导投资者投资有毒债券(如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分别被罚款166.5亿美元和130亿美元)、反洗钱问题(如法国巴黎银行被罚款90亿美元)、帮助客户逃税(如瑞士信贷被罚款28.8亿美元)等。英国《经济学家》在《美国公司庭外和解:构建公司犯罪之路》一文中认为,美国监管体系贪得无厌,“是世界上最赚钱的敲诈勒索业务”,“其常规非常简单:找到一家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不当行为的公司;威胁其管理层,使其公司无法运营,最好伴有刑事指控;迫使公司用股东的钱支付巨额罚款,以便在庭外达成秘密和解(没有人能知道和解的细节)。然后,寻找下一个目标。“。
于教授的文章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为什么被处罚的企业不通过公开的法庭程序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这也是许多人在中兴案例中提出的一个问题。由于监管者既是法官又是陪审团,金融机构担心自己能否保住营业执照,是否会失去美国市场,如何留住客户和员工,如何面对股价的大幅下跌,以及如何应对随后的恶意监管。一旦被执法者咬了,别指望它会松手,所以你只能撤退;第二,当执法机构被允许保留全部或部分罚款时,很难期望执法的公正性。2014年,法国巴黎银行被罚款89.7亿美元,其中22亿美元被纽约金融服务管理局没收,5.08亿美元被美联储没收。纽约州金融服务局获得的罚款甚至成为纽约州政府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州长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俞教授说:“中国的公众舆论往往只指责自己的工作人员犯了错误(错误肯定是有的,有些可能很大),而不知道美国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有时可能非常不合理。”。他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不合理的一面。然而,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国企业的大部分合规问题不应该是偶然的错误,而是明知故犯的罪行,因为中国过去的许多问题是可以容纳和解决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坏习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在“圈钱”,蔑视投资者的利益,其恶行无法逆转。直到中国证监会和银监会在过去两三年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被低估的处罚才得以纠正。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和低非法成本,很难根除中国企业的机会主义。如果我们不在中国制定好的规则,我们很有可能走出去,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中国企业弥补合规管理的不足势在必行。
关于系统
许多人将中美贸易争端视为两种不同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之间的“摊牌”,尤其是当中国通过创新向价值链上游跃升时。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美国学者把中国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在美国公司看来,中国公司站在政府一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财政补贴、准入限制、廉价信贷甚至直接订单来支持中国企业,这使得美国企业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处于劣势。竞争地位。”例如,受到大量补贴的太阳能电池板(000591)和钢铁很容易形成产能过剩,以低价出口到世界各地,欧美制造商被迫退出市场。
最近,一篇名为“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中美辩论记录”的文章在朋友圈子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5月8日于日内瓦举行的世贸组织总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新任美国驻世贸组织大使谢伊将中国的经济模式描述为“国家资本主义”,并将其与市场准入壁垒、强制性技术转让、知识产权问题、自主创新、技术标准、政府补贴、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性政策等联系起来。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张回击了谢伊。他说,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实行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实体的活力;其次,它融入了全球化,开放了国内市场,遵守了国际规则。中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6条规定,国有企业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立经营。这是改革开放的法律结果,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制度保障。
张说,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改革,国内市场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不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不是中国发展的“秘密武器”。他举了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
“五年前,作为商务部主管知识产权的部长助理,我带领国务院检查组到甘肃、陕西等省检查正版软件工作。甘肃是中国西北一个偏远落后的省份,我在那里抽查了一个部门的六台电脑,结果显示五台电脑都合格,另外一台也使用正版软件,但是标签的位置不够规范。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甘肃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预算非常紧张。他们单位花了30万元买正版软件,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好处,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长远发展。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客观地说,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既然我们已经承诺,我们就必须努力去做。
“我不认为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外部力量能够迫使技术所有者以他们无法接受的条件转让他们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我和妻子在业余时间玩同样的电脑游戏。她比我强,掌握了通关的秘密。她不会告诉我她的秘密,但她可以帮我通关,只要我给她一定的好处,比如给她一份礼物或者做更多的家务。有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易,有时我拒绝它,依靠我自己的努力通过海关检查。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和其他市场每天都在发生。”
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并不违背国际社会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识,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像美国、欧盟和日本一样,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在2016年的评估中,中国收到了1800多个问题,并逐一回答。评估会议的记录也公布在世贸组织网站上。在201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之际,时任世贸组织总干事的拉米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表现是a+,中国履行了规则,尽管它没有达到10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崔帆教授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在wto中的表现。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被指控40次,而同期美国被指控80次。如果中国败诉,它将永远被执行。如果美国败诉,它通常会推迟执行。它不仅不承认自己的账户,还将抵制世贸组织法官的任命,七名法官中只剩下四名。
崔帆还指出,16年后,中国有所增长,而全球多边谈判却停滞不前,所有经济体都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多边让步。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它当时的承诺似乎很低。但无论如何,中国的白纸黑字承诺已经兑现。
中国的经济体制仍然存在缺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但否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是另一种片面的说法。
关于“道碴石”
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指出,中美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的“基石”,其实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应该把对方的机遇和挑战视为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找到更多的利益交汇点。
贸易争端会不会成为双边关系的绊脚石?关键是双方能否将对方的机遇和挑战视为自己的。
在今年2月的日内瓦对话中,拉米再次表示,中国遵守了其对世贸组织的承诺。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没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不公平的,因为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规模很大。(注:中国已表明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的立场)
今年3月,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苏珊·施瓦布(Susan Schwab)表示:“我相信,中国并非有意制造产能过剩。但是,只要中国政府说什么是发展的重点,社会上每个人都说这是发展的重点,那么就不可能避免产能过剩。
这些声明是中肯的,其背后的含义是中国应该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还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配置为重点,实现有效的产权激励、要素自由流动、灵活的价格反应、公平有序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和废除阻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法规和做法;大大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等。如果它能被实际执行,“压舱石”将会更有分量,更让人放心。
由于贸易争端的正常化,有关经济制度的争端将变得频繁。这涉及许多问题,如产业政策,包括减税和免税、直接财政补贴、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奖励、研发补贴、特别收费、产业组织政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补贴、定价转移补贴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改革和发展中心主任徐琳指出,世贸组织没有具体的产业政策协议,但有一些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协议,如《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无条件遵守这两项协议,这意味着国内产业政策的制定也将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例如,禁止旨在促进出口和进口替代的补贴措施。一旦实施,世贸组织成员有权提议和实施反补贴措施。
徐琳的建议是,中国应该实施更明智、更有效的产业政策。例如,减少无用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为减少歧视性(选择性)产业政策的制定,政府应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并在市场参与者不愿分配资源或难以形成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时投入资源予以支持;完善金融机构的产业支持政策,让金融机构坚持按照商业标准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按照政策重点提供融资服务;完善产业组织政策实施机制,尽可能少用非市场手段,多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资本市场并购、M&A基金参与等市场化手段;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让企业和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招聘海外人才,让用人单位站在人才市场的前沿。等等。
像徐琳这样的建议是将摩擦的绊脚石变成改革的燧石。顺应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完善自己的政策手段,不仅是为了解决短期贸易摩擦,也是为了维护和改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长期需要。
事实上,中国在2013年从上海自由贸易区进行的自由贸易尝试,客观上是为了优化商业环境和应对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601099))的挑战。tpp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涵盖所有产品和服务,规则更加透明。上海自由贸易区从建立之初,显然就不是一个“政策萧条”,而是一个“制度高地”。其基本任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完善法律保障。
国际贸易争端往往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的延续。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结构性问题的结果,如国内储蓄低、过度的工业外包、对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以及美元本位。中国许多地方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无法清理以及国际贸易伙伴的不公平。因此,由政策倾向驱动的增长模式越来越行不通,建立一个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现代经济体系是未来。
如果中国能更多地将争端视为“燧石”,它就能通过争端阐明自己的问题,进而改进和进步。这方面的让步不是退却,而是使人民受益,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这一点出发,2018年的中美贸易争端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的合法经济大国崛起的“火石”。这将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又一个新起点。
标题:我们能从贸易争端中学到什么?压舱石绊脚石与打火石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20411.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