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平稳增长 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
本篇文章5872字,读完约15分钟
中国人均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趋势中国城乡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趋势住房相关消费趋势中国城镇居民四类收入的累计增长趋势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稳步改善,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趋势。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垫脚石”。虽然目前中国终端消费增长趋势基本稳定,但农村消费的释放仍存在诸多障碍,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消费升级的动能。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一些主要问题,应着力有效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监管,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邹
目前,消费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稳步改善,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趋势。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与2017年实际增速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8.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比1-2月累计增速高0.2个百分点。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比总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46.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垫脚石”。
另外,从第一季度消费市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农村消费增长良好,城乡消费增长存在差异
根据统计局的住户调查数据,2018年1-3月,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持续良好增长势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增长3.4%,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比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低2个百分点。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累计增长率持续下降。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来看,1-3月农村居民社会消费实际累计增长率比城市居民高0.4个百分点,这也说明城乡居民消费趋势不同。
具体来说,第一季度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中最具拉动作用的部分是服装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增长。城乡居民服装消费分别增长8%和11.1%,高于去年同期的10.1%和8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6.9和4.7个百分点的年增长率,显示出四年来最强劲的增长势头;城乡居民居民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1.6%和15.4%,延续了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医疗相关制度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和服务支出也呈现快速增长,一季度分别达到17.9%和24.5%。
差异明显的是,交通通讯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幅为13.4%,比城镇居民支出高出12.3个百分点。除服装支出和住房支出外,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服务消费,其中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支出增长7.7%,比去年同期增长2.6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消费平均增长率高4.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重点存在差异。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农村居民正经历着汽车、通讯工具等“大消费”的爆炸式增长阶段,而城市居民正率先进入服务消费的新时期。
2.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是广泛的,汽车终端的消费正在改善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收紧,1-3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量分别仅增长了3.6%和10.4%,增长率分别下降了15.9%和14.7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的全面降温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租赁价格快速上涨,全国居民人均住宅消费支出(包括房租、水、电、燃料和物业管理)累计增长率达到13.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这类支出增长更为显著;二是居民购房相关支出增长趋势较弱,其中,套以上单位家具和建筑装饰材料零售额分别增长9.3%和8%,同比分别下降3.3%和6.8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销售的降温,整体增长率开始下降。
一季度,全国人均交通通信支出相对较低,实际增长仅为4.1%,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汽车消费明显改善。1-3月,规模以上汽车零售额增长7.4%,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销数据相比,汽车销售仅增长了2.8%,与汽车消费7.4%的良好增长趋势明显不同。这种“倒挂”的特征反映了经销商的购买疲软和良好的终端消费,也可能是由于低于配额的汽车零售状况不佳造成的。
3.线上和线下加速整合,新的零售效应出现
从1月到3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5.4%,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食品、服装和使用增长率分别为29.4%、18%和31.1%,分别增长11.7、2.4和0.7个百分点。在线零售蓬勃发展的同时,线下销售却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3月,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的良好势头;在餐饮总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同时,规模以上餐饮收入增长8%,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也反映出大型零售商或餐饮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在转型调整后有明显改善。
线上和线下的加速整合反映出新的零售开始以双方都施加力量的形式促进消费增长。对于消费品和服务提供商来说,在线电子商务通过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需求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在线下单、线下提货或同时在线和线下销售来推动线下商店的发展。线下商店,尤其是大型商店,通过店铺位置、室内装修和商品供应等优势获取客流,从而实现消费场景的生动性和具体化,为消费者提供网上购物所缺乏的消费体验。因此,线上和线下消费呈现积极趋势。
4.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大幅下降,服务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的支出呈负增长,而这些支出一直在持续和积极增长。1-3月,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意外下降5.4%,其中城镇居民支出下降4.3%,农村居民支出下降9.6%。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错月因素导致今年春节部分地区学校开学较晚,教育经费没有像去年一样计入调查期,这是居民教育、文化娱乐经费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一般在2018年春季3月2日元宵节后开始,很少晚于3月中下旬,很难在3月初完成入户调查(否则,1月至3月的情况无法准确反映)。因此,尽管不排除教育支出不受统计期的影响,但教育、文化和娱乐的消费支出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实际增长率放缓的趋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消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根据家庭调查数据,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支出实际增长10.2%,比总支出增长率高出4.8个百分点;医疗及服务开支实际上升13.6%,在八类消费开支中排名第一。同时,中国在线服务消费增长率超过35%。由此可见,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将集中在服务消费领域。
当前消费领域的几个主要问题
与其他需求相比,虽然目前中国终端消费增长基本稳定,但消费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面临着特定的制度或收入问题。特别是在服务消费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消费问题是由于缺乏监管造成的。
1.释放农村消费仍有许多障碍
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继续高于城市居民,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表明消费结构升级具有较强的动能。但是,应该看到,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仍然存在诸多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消费升级的速度。
首先,农村商品的零售价格偏高。1-3月,农村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为2%,比同期城市零售价格指数高0.5个百分点。从2002年至今,仅在2014年5月和2017年4-5月,农村零售价格指数低于城市零售价格指数。在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37%的情况下,农村居民面临的商品零售价格和消费价格偏高将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一方面,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如商贸流通中心和大型超市,存在布局和类型少的问题,尤其是购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地区的高价格;另一方面,虽然网上购物的普及缓解了城乡居民“物超所值”的问题,但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缺乏影响了网上购物需求的释放,典型的问题包括光纤无法进入农村、网速慢、网费仍然很高。
第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零售业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弱。目前,新的零售业态只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一些重点二线城市萌芽,在三、四线以下的城镇很难实现。以黑马新鲜食品为代表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具有较高的整体商品等级,需要以消费能力强的客户为目标,并需要相当大的人口密度支持。农村居民如何获得它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耐用品消费受到限制。城市居民已经过了汽车消费的爆炸式增长阶段,但农村居民的需求仍有很大的释放空空间。但是,四线以下城镇经销商的4s店数量太少,消费金融不能准确满足需求,影响了相关消费需求的增长。
2.城市消费升级迫切需要更强的动能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升级消费在国民消费支出中的增速继续放缓,主要的拉动因素是城镇居民消费势头不够强劲。除了统计因素的意外干扰,升级消费的增长还有其他隐忧。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食品、服装、住房、交通等传统消费已基本度过快速释放期,消费升级已开始注重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目前,由于发展导向型和享受导向型消费的收入弹性较大,这类消费的增长比传统消费的增长波动更大,需要积累更强的动能来推动其不断升级。首要因素是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长。
城市收入的结构性变化不利于消费的持续升级。从一季度居民收入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仅为5.7%,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除营业收入外,城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虽然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但转移收入的比重明显高于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7.9%和11.2%,高于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9.9%。由于居民消费需要更多地依赖工资收入等“永久性收入”,转移收入等“临时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持续升级动能相对较弱。如果城市居民的“永久收入”不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升级之路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波动。
城市收入分配的变化不利于促进消费。此外,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下降速度快于农村居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增长。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值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6%,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相反,在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值占平均水平的79.6%,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城市中位收入占平均水平的比重下降,反映出该群体中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不利于促进消费。
3.服务消费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服务付费的接受度也显著提高,服务消费成为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商品消费。然而,由于受相关制度、市场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服务消费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等领域的预付费消费问题。
首先,擅自终止服务。实践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售卡人“跑了”,联系不上,导致预付卡不能再使用。第二,设置“霸王条款”。运营商一般不主动提供书面协议,有的甚至拒绝签订协议。一些运营商提供的合同文本包含不公平和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如“剩余金额不可退还”和“不可转让”。第三,存在虚假宣传。经营者采取夸大宣传的方式,只介绍各种优惠政策的额度和种类,却故意隐瞒重要的消费信息,导致片面宣传。第四,存在欺诈。一些运营商通过出售预付卡套取现金,利用机会收款,实施欺诈,最后带着钱逃离,导致大量支付消费者遭受损失。如果服务消费领域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居民对未来服务消费的信心。
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的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问题,要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监管。
1.加大保障农民收入的力度
第一,推进农业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成本节约和增效技术,节约土地、水、油、肥,提高家庭管理效率;进一步推进农用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农业和农村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好处。第二,打破增加农民收入的“玻璃墙”和“天花板”。对农村商业用地给予全面、切实的法律保护,稳定农民预期;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
2.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多元化增长
促进城镇居民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并重转变,加快减轻居民税收负担。一是加快家庭税收一体化,今年内有效提高起征点,有效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加强金融市场秩序监管,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三,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加强投资理财渠道监管,规范交易方式,探索网上交易模式,居民可以拥有更加多样化的理财工具和产品。第四,完善政策法规,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3.规范服务业发展
根据服务消费领域预付费消费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法制,加强职能部门监管。加快出台专项或综合性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预付卡消费的资格、责任和义务、违约责任、监管部门、消费者救济渠道等规则,使预付卡消费有法可依;建立预付卡销售登记、申报和备案制度,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二是完善运营商的信用机制,引入限制和禁止预付卡销售的管理机制,让“黑名单”中的运营商承担“一地被破,处处被限制”的后果,完善诚信缺失的退出机制,增加非法经营成本。鼓励和支持诚实守法经营者的发展。
针对服务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一是规范服务质量分级管理,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平台;完善生活服务业重点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完善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商品检验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二是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对家政服务员、老年护理人员、病人服务员等家庭服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鼓励员工参与依法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或特殊职业能力评估,鼓励和规范家政服务企业以员工制度的形式提供管理和服务,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这篇文章是个人观点,不代表组织)
标题:居民消费平稳增长 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20402.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