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难挡消费金融“蛋糕”诱惑
本篇文章1569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钱伟编辑陈郁
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今年的银行业务将如何开展?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银行获悉,许多银行提出了零售优先的经营策略。其中,与消费相关的业务仍然是重点。然而,今年以来,抑制住宅行业杠杆率的监管趋势是下行的,消费金融相关业务的拓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并完全合规,这也是对银行的一个考验。
接受变相消费贷款
限制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新监管趋势未能抑制银行扩大消费相关业务的紧迫性。
“抵押贷款非常紧张,而且有规模限制。它只能倾向于做与消费者相关的业务。”一家上市银行上海分行个人贷款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春节前夕,我行推出了一个低调的信贷产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提高了20%的利率,按照使用额度计算利息,但仅限于在我行有住房抵押贷款,需要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客户。使用也有限制,只能是消费支出,如装修和旅游。
经过仔细了解,记者发现这款产品的实质相当于银行用按揭贷款将房子再抵押,发放一张可回收的信用卡,利率比信用卡低很多。
上海某城市商业银行分行的一位信贷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总行很有可能采取零售优先的经营策略,他的业务重点仍是消费贷款。他向记者哀叹抵押贷款业务收紧,不得不推动与消费者相关的业务。
在净息差收窄、金融监管力度加大的商业环境下,许多银行从去年开始高调提出零售业务转型,要求从零售业务中获利。其中,随着消费的升级,相关业务成为零售金融的主要业务,纯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激增。
这种增长也反映在央行收集的金融数据中。2017年,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83万亿元,2016年为6494亿元。
上述银行家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银行本身愿意做与消费者相关的业务。一是鼓励优惠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其次,息差收入高于公司业务,这是一项相对“盈利”的业务。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徐文兵(601328)告诉记者,消费贷款的定价水平相对较高,在中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增长潜力也很大,因此成为近年来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增长的重点。
然而,这项符合政策、贴近市场需求的业务却在发展中误入歧途。一些消费贷款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这使得这项业务成为监管的重点。自去年9月以来,许多监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业务的额度和资金流管理,防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行业。
居民去杠杆打开
2018年,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中,银行监管进一步升级和加码,没有放松上述业务的迹象。一个新趋势是,监管机构首次提到,应努力抑制住宅行业的杠杆率。
年初,银监会明确提出要控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和非法透支信用卡行为,严格控制个人贷款非法流入股市和楼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机构正式启动了居民去杠杆化的进程,重点应该放在与消费者相关的业务上。去年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率下降了。根据央行数据,2017年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同比下降14.5个百分点。
在通过银行客服咨询消费贷款业务时,记者了解到,在监管的指导下,与以往相比,大多数银行都比较谨慎,提高了申请消费贷款的门槛,比如要求他们提供社保、公积金凭证等资料,单笔申请的金额有上限,利率也相应提高。“央行将不时检查资金去向,最好保留相关消费凭证。”上述银行家提醒记者。但是,有办法避免实际操作。例如,一些客户将贷款资金从他们的个人账户转移到其他账户以提取现金。
在分析师看来,尽管监管当局提议抑制居民的杠杆率,但他们并没有减少空消费者相关业务的数量,这仍将是该行零售转型的重点。根据工业证券(601377)的报告,从长远来看,空消费信贷和消费金融的发展是巨大的,它们仍然是银行的下一个优质资产。
徐文兵认为,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它们更关注消费贷款,而谨慎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和股市被挪用。
标题:银行难挡消费金融“蛋糕”诱惑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7955.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举牌此起彼伏 各路资本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