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A股万亿商誉
本篇文章2899字,读完约7分钟
自2014年以来,随着并购活动的高度活跃,a股商誉总额从2013年底的2141亿元增加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的12565亿元。
a股公司的商誉与净资产和净利润的比率是多少?哪些行业是商誉的“大储户”?对于积极并购的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商誉“负载”是否更高?如何应对和化解商誉减值的可能风险?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和梳理,a股上市公司商誉的轮廓已经显现。
记者少昊编辑孙芳
目前,已有15家上市公司宣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中三分之一涉及商誉减值,最高减值金额超过4亿元。商誉减值频繁的背景是,2014年以来,随着并购活动的高度活跃,a股商誉总规模从2013年底的2141亿元增加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的12565亿元。
尽管这一万亿以上的商誉仅占同期a股公司总资产的0.58%和净资产的4%,但商誉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应低估。特别是个别行业公司的商誉总额在过去几年增加了十倍以上,个别公司的商誉规模甚至超过了净资产。
然而,在投资银行家的眼中,商誉的规模随着并购活动的活跃而增长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一些收购目标运作不尽如人意的公司,有必要防范风险,但大多数公司的经营状况仍然健康稳定。同时,在监管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并购也清理了来源和回报实体。那些符合行业发展逻辑、有助于供应方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并购,将大大降低商誉减值的风险。
商誉的三维研究
a股公司的商誉与净资产和净利润的比率是多少?哪些行业是商誉的“大储户”?对于积极并购的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商誉“负载”是否更高?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和梳理,a股上市公司商誉的轮廓已经显现。
先看整体数据,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为12565亿元,约占同期净资产总额的4%,相当于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的48.64%。纵向来看,从2013年底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至少增长了5倍,上市公司净利润(年)占比从不到10%上升到30%以上。
数据变化如下:2013年底至2016年底,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分别为2140.94亿元、3292.17亿元、6500.17亿元和1.05万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17%、1.55%、2.58%和3.63%。本期净利润占总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9.19%、12.92%、24.75%和37.43%。
让我们看看商誉占相对较高比例的行业。以2017年第三季度末为统计节点,计算机、媒体、休闲服务、通信和军工五大行业的商誉总额占当期(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比例超过200%,其中计算机、媒体和休闲服务行业的比例分别达到503.02%、381.26%和321.5%。从期末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来看,传媒、休闲服务业和计算机行业的商誉占比仍然较高,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这三个行业的商誉占比分别为26.32%、24.57%和21.58%。
其中,传媒业颇具代表性。截至2013年底,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仅为133.93亿元,但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这一数字已升至1520.4亿元,连续几年增长10.35倍。这种超高速增长并不完全来自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的扩张。例如,2013年底,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占期末净资产总额的6.72%,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这一比例上升至26.32%。2013年,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商誉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80.47%,2017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上升至381.26%。
此外,截至2013年底,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为151.16亿元,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这一数字为2417.41亿元,增长约15倍。由于创业板市场在过去几年的不断扩张,只测量绝对值是不准确的。这个比例更能说明问题。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从2013年末的3.25%上升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的19.66%,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从2013年的45.75%上升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318.3%。当然,这也反映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注重外延扩张、寻求跨越式发展的特点。
相比之下,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不含中小板)的商誉占净资产的2.44%,占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28.73%。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2017年前三季度,商誉占净资产的10.42%,占净利润的146.59%。
风险防范的合理评估
如何对待商誉问题,如何处理和化解可能的风险?
一些投资银行家指出,根据会计准则,使用收益法评估收购目标的a股公司在进行“溢价”收购时,通常会在账面上积累商誉(包括在非流动资产中)。商誉可视为上市公司为获取目标公司未来利润而支付的溢价。如果目标公司经营稳定并达到预期,商誉只是一个账面数字。如果目标公司未能达到预期,则有必要在报告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将远远大于目标公司盈利低于预期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目标公司“倒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就很容易被拖垮。最近的案例是大东南(002263,股票咨询)。2月27日,公司宣布了2017年资产减值准备。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0269.78万元,其中商誉减值准备43723.95万元。造成这一损失的原因是该公司于2015年收购的优堂网络未能实现2017年的预期业务目标。减值前,大东南收购友堂网络产生的商誉为5.606195亿元,减值率达到78%。根据大东南的业绩报告,公司2017年亏损575,006,300元,其中商誉减值应占大部分。
正因为商誉减值拖累了业绩,投资者才担心商誉比例高的公司。据统计,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14家a股公司的商誉规模超过了期末净资产,即假设这些公司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最坏的情况下),它们将直接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这些公司包括圣紫雪(000526,咨询单位)、那斯达克(002180,咨询单位)、凯瑞德(002072,咨询单位)、长城影视(002071,咨询单位)、偃师有色(000697,咨询单位)、维格纳(603511)
其中,*圣紫雪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的净资产为1.04亿元,账面商誉为15.27亿元,商誉为净资产的14.64倍。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Nastar的净资产为11.89亿元,账面商誉为140.93亿元,是净资产的11.85倍。上海一些私人投资者表示,像这样商誉高的公司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敏感。
事实上,投资者已经开始与高商誉公司“敬而远之”。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29家公司的商誉占总资产的50%以上,在过去一周的反弹中,这些公司的股价大多持平。
“除了极高的比例之外,商誉风险的分析应该与公司的经营结合起来。毕竟,高溢价收购通常相当于高利润率。如果目标公司表现良好,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商誉问题。”上述私募股权消息人士称。
特别是,目前监管当局指导并购,使并购遵循产业逻辑,以协同为目标,商誉持续扩大和减值增加的风险得到控制和消除。该人士进一步建议,在M&A业绩的承诺逐步兑现之际,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的合理性,以防止个别公司为控制利润而调整商誉减值,无法准确披露其财务状况。
标题:透视A股万亿商誉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7864.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