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教育,质与量要同步
本篇文章1475字,读完约4分钟
克服不平衡等缺点,实现内涵式发展
普及高中教育,质量和数量应该同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有必要“普及高中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也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劳动力竞争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中国的高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普及高中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为了实现到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什么是硬骨头,如何发挥它们的力量?
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共有24700所学校,在校学生3970.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3,400所,学生23,666,500人;全国有10,900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599万人。全国高中毛入学率为87.5%,比2012年高2.5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率为93.7%,比2012年高5.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入学率为94.5%,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大多数普通高中毕业生被高等院校录取。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率低;同时,总体职业结构不合理,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保障条件不完善,普通高中大班比例高,教师总数不足,合理的资助机制不完善;此外,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普通高中仍缺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
2017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普及高中教育规划(2017-2020)》,提出了五个具体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保护基础,弥补不足,促进公平。重点是四类地区、三类人员和三个突出问题。”
吕玉刚认为,这四类地区是指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缺乏和受欢迎程度低的制约。这三类人是三个特殊群体: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三个突出问题是普通高中大班比例高、职业教育入学率持续下降、学校运行困难。
要扩大规模,我们还必须增强高中教育的吸引力
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注重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注重办学特色。“普通高中必须加强独特优势课程资源的建设,形成一批优势课程群。职业高中必须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形成一批优势专业。”
“进一步增强高中教育的吸引力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关键,也比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更加困难。我们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普及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真正实现素质普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王明说。
要实现到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必须“把普及高中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吕玉刚说,同时要注意解决薄弱环节,即要综合考虑规模、结构、质量和条件保证,找出突出问题,突出薄弱环节,兼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巩固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要普及和提高并重。在扩大规模、提高普及程度的同时,要充分落实培养德育人才的根本任务,增强高中教育的适宜性,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记者赵一娜、李若天、余小山参与撰写)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标题:普及高中教育,质与量要同步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727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