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东北在建生猪养殖项目投资已超615亿:南猪北移为哪般
本篇文章2857字,读完约7分钟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南方各省不断优化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生猪养殖生产能力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龙头畜牧企业正在建设和扩大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呈现出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
最近,许多上市的农牧企业,如鹰扬农牧(002477)、温和大北农(002385),都宣布了建设或扩大养猪场的计划。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新建和扩建的工厂都位于东北地区。据农业部统计,自2016年以来,南方水网地区生猪数量减少了1600多万头。国内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相继在东北布局。据初步统计,东北地区在建生猪养殖项目投资已超过615亿元,2018年底前可新增生猪1540万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生产能力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在环保政策和比较优势的推动下,生猪养殖正在加速进入东北地区。
南方养猪正面临环境压力
几天前,几个地方政府宣布关闭和拆除限制区和禁入区的养猪场。2017年,福建省南平市有7180个养猪场被拆除并关闭。同时,加快养殖区养猪场的标准化;浙江省衢州市曲江区对水产养殖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拆除了禁渔区内的养猪场。第一是转让土地,这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农业,以促进统一的污染控制;第二,引导水产养殖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96%的当地退休家庭已经改变了生产和工作。
从畜牧业的发展环境来看,环境保护压力对规模养殖的制约日益加剧。原来,农民是种猪、养猪、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环保压力小。现在有专门的分工,养猪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所以肥料不能还田,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尤其是水产养殖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标准越来越严格,猪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南方水网地区。据了解,10个省已经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其中许多省要求对禁养区内的养猪场进行全面关闭和拆除,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猪场在允许范围内。
2016年初,南方供水网开始减少生猪数量。当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在环境承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猪养殖区域进行了明确划分。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湖南等十个南方省份被列为限制发展区,而东北四省被列为潜在增长区。《规划》提出限制开发区环境压力大,要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提高粪便综合利用水平;潜在增长区资源优势明显,应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
江西博恩集团是以饲料为主营业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邹新华董事长认为,环保升级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16年,公司的销售增长率为65%,2017年的增长率达到76%。“我们的目标客户是拥有250至2500头母猪的养猪场。虽然环保压力加大,但全国养猪场的规模扩大了,饲料销售也增加了。”
东北生猪产业优势明显
不久前,四川富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视察了东北生猪市场。他告诉记者,从畜产品发展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的土壤、空气和水源生态条件相对较好,畜禽养殖和防疫的天然屏障比较有利,化肥和农药的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什么生猪企业青睐东北?农业部副部长于认为,东北四省的工业发展有基础。就产量而言,东北是一个新的生猪产地。“十二五”期间,猪肉产量年均增长3.9%,明显高于全国1.6%的增速。从市场角度看,东北是畜产品的重要出口地。四省生猪年净转移量超过580万头,生猪价格波动已成为中国生猪价格变化的风向标。就成本而言,东北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国家畜牧站系统建设与推广司副司长杨说,饲料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70%,玉米占饲料的70%。因此,该企业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饲料在当地收集加工,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饲料质量,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使用当地猪饲料的单价比其他地区便宜,接近0.1元。据估计,东北地区每年将建一个1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与南方相比,每年的饲料成本将减少480万元。近年来,中国推进了东北地区玉米仓储体制改革,政府对从事玉米饲料加工的企业给予补贴。
从环境承载力来看,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东北四省每年生猪屠宰量仅为7100万头左右,低于四川省。沿海地区和水网被禁止和限制,这迫使畜牧业向北发展。中国东北的辽阔土地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根据每年每亩土地消耗5头商品猪粪便的计算,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耕地承载力分别仅为9.5%、8.5%、6.2%和7.4%。四省市自治区仍有2.67亿头生猪相当于承载能力,实施种养循环和农牧结合的规模很大。
加快发展畜牧业也是东北地区的当务之急。东北是主要的粮食产区。按每头猪每年消费180公斤玉米计算,东北地区生猪数量翻了一番,玉米消费量约为1400万吨,占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年产量的14%。玉米种植带和畜牧养殖带的紧密结合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经验。业内人士认为,东北主要产粮区不仅可以搞好“大粮仓”,还可以建设“大肉仓库”。
全国生猪供应稳定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王?目前,中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首先,环境压力增加了。生猪养殖中的粪便污染、养殖与养殖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其次,资源约束正在收紧。土地资源短缺已成为规模化养猪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蛋白质饲料原料高度依赖国外。第三,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和母猪生产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猪肉进口压力加大。
记者走访了许多地方,发现由于水产养殖业没有税收,全县人民并不富裕,当地的土地指标被占用。此外,很难处理畜禽粪便。一些不属于限制区的地方对畜牧业生产和畜禽粪便的发展认识不足。既不利于注重“堵”,也不利于“疏”,不合理地设定养殖界限,干脆关闭养殖场,不鼓励或支持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许多沼气项目都闲置着。
目前,南方猪有明显的北移趋势,大企业已经在东北四省建立了养殖场。据行业估计,如果产能完全释放,将会释放1亿多个新的就业岗位。“为了促进绿色发展,正在积极调整养殖布局。对于生猪养殖来说,要保护供应和环境,即吃猪肉而不闻气味,并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农业部畜牧司司长马说。这是工业发展应该正视的问题。如果环境保护达不到标准,大规模养殖将是困难的。近年来,大型养猪集团和饲料企业纷纷出台养猪计划。如果这些目标能够最终实现,由禁止养猪和散户投资者退出造成的市场空短缺将得到弥补。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340万吨,增长0.8%。今天,中国的猪肉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人均猪肉占有量为4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马认为,2010年以来,中国的猪肉产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尽管近年来猪的周期,这也表明我们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下一步,国内养猪业应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力。此外,统筹发展以保护供给,绿色发展以保护生态是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
标题:近两年东北在建生猪养殖项目投资已超615亿:南猪北移为哪般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6869.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