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两日下调375点 央行回应传言:逆周期系数由报价行自行设
本篇文章1837字,读完约5分钟
每个记者张守林每个实习编辑陈石
经过过去一年人民币的波动和升值,最近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调整。仅在1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下跌了239个基点,至6.5207,这是本周连续第二次下调,两天累计下调375个基点。
针对市场传言“央行通知各报价银行调整人民币逆周期系数”,央行回应称,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系数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银行设定。事实上,这是中央银行的重申,在之前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
央行还重申,各报价银行将根据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程度等基本面变化,决定是否调整“逆周期系数”。
资深外汇专家韩对《中国商报》表示,上个月反周期因素可能没有发挥作用。相反,谣言本身刺激了市场购买外汇的热情,导致人民币贬值。
谣言引起了担忧,并导致人民币走弱
在2018年初的前几个交易日,人民币在2017年继续保持升值趋势。然而,自1月9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连续两天下跌,1月9日下调136个基点,1月10日下调239个基点,当日中间价为6.5207。
回顾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历史数据,2017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涨865个基点,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呈现持续明显的升值趋势,累计上涨2748个基点。新年伊始,这一趋势仍在继续。1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4832达到一年多来的最高点。
资深外汇专家韩指出,事实上,2017年第四季度的情况比较明朗: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已经消退,虽然不能说升值预期占了上风,但至少结汇和售汇市场基本恢复平衡,人民币兑美元双向波动逐步形成,人民币cfets指数相对稳定。简而言之,当美元走强时,人民币对美元疲软;当美元疲软时,人民币对美元走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整体汇率保持稳定。
本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市场传言是因为“央行通知报价行调整人民币逆周期因素的逆周期系数”。对此,韩告诉记者,中间价调整主要是美元波动和促进国内结汇售汇的结果,反周期因素可能在上个月基本没有发挥作用。韩表示:“没有必要每天都通过反周期因素来调整中间价,中间价只是一个可以随时添加的变量,但报价银行可能不会每天都使用它。”
韩表示,1月9日以来的市场波动是由上述市场传言造成的:多数投资者倾向于相信这些传言,并将其解读为央行担心人民币升值,认为人民币已经见顶。这刺激了市场购买外汇的热情,导致人民币贬值。
央行还指出,汇率作为本币与外币的价格比较,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引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市场主体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非理性预期放大了单边市场预期,增强了自身实力,增加了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引入反周期因素对冲市场情绪
针对市场传言“央行通知各报价银行调整人民币逆周期因素的逆周期系数”,央行也做出了特别回应: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素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银行设定。根据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程度等基本面变化,各报价银行将根据内部报价模型调整过程决定是否调整“逆周期系数”。
事实上,这不是针对反周期因素的最新“政策”,而是央行对此前声明的重申。央行此前的货币政策报告明确指出,反周期系数由各报价银行根据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和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程度设定。
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织各美元报价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并在原有“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报价模型中加入“反周期因素”,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
央行曾强调,“反周期因素”的引入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而只是适当过滤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而不是逆市场而动,而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促使市场行为更加理性。由于外汇供求中的非理性因素,带有“反周期因素”的中间价报价模型适当增加了参考篮子的权重,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基本稳定,并能更好地防止预期的背离。
央行还指出,在引入反周期因素后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中,14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银行可以结合本行报价结果和市场公开数据,计算并验证实际公布的中间价。此外,计算“反周期因素”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要么取自市场公开信息,要么由各报价银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总体而言,在引入反周期因素后,中盘报价机制的规律性、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实习生李艳儿也参与了这篇文章)
编辑朱昱
标题: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两日下调375点 央行回应传言:逆周期系数由报价行自行设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6359.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