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增速换挡回归本源
本篇文章5893字,读完约15分钟
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业务有着良好的基础支撑,发展依然广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标准化、推广和创新为主题的银行业金融市场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净值理财产品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净值随市场变化的波动将成为常态。银行和客户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理财投资业务本质的必然要求。
为了适应财富管理产品净值时代的新要求,有效实施大规模资产差异化投资战略,商业银行未来需要突破财富管理产品的传统框架,将自身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从市场选择上引入丰富优质的资产管理产品紧密结合起来。银行不仅要成为客户投资的直接管理者,还要成为客户资金和市场优质资产投资工具之间的桥梁。
□范志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之一,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业务也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分析和解决理财业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新时期推进商业银行改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优化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作为沟通居民财富、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综合性银行服务,其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政策条件。具体来说,经济增长、市场需求、资本供求、监管政策、金融技术五个维度对当前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是金融活动的重要基础。中国经济过去1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金融管理业务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基础。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高质量的发展应该基于一定的经济增长率。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6.9%的超预期增长,预计2018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这是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基础。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实行“三比一、一减一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这也是银行理财业务调整的重要指南。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融资业务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积极调整资本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第二是市场需求。银行理财业务的本质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按照与客户的约定投资和管理资产。因此,客户的理财需求是理财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根据瑞士信贷的研究,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的人均财富从5670美元增加到22864美元。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居民的许多担忧也逐渐得到解决。普通人(603883,诊断单元)除了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外,财富管理的意识和需求也显著增强。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预计未来几年居民财富将继续快速增长,理财需求将更加多样化。从需求角度看,银行理财业务不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还具有持续优化升级的要求。
三是资本供求状况。在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和严格的监管下,2017年中国金融体系总体资本供求关系呈现出紧张平衡,m2增速降至8.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降至12%,均为近年来最低。去年,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采取了“削峰填谷”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市场利率大幅波动,但提高了整个市场资本利率的重心。2017年下半年,7天期质押券银行间回购利率平均达到3.43%。与2016年相比,2017年银行间存款利率平均提高了约150个基点。市场利率的上升趋势也影响了理财市场。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支付收益率呈单边上升趋势,下半年的总保持率在4%以上。
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2018年市场流动性将保持紧张平衡,全社会对市场收益率曲线的预期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对于银行的理财业务而言,这意味着客户对理财产品回报率的预期可能会上升。同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很难进一步提高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这是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挑战。
第四是监管政策。2017年是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年。一年来,不仅“三中全会”不断出台一系列新的监管法律、制度和措施,国务院还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启动了监管体制的全面改革。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是金融监管协调理念的有力实践。
这一切都表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监管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去杠杆化,二是严格监管。去杠杆化是从实体经济和银行管理能力的基本面上抑制银行理财业务的非理性增长,单纯基于短期利润动机来控制银行的规模扩张冲动。严格监管强调财务管理业务模式的规范化,纠正以往业务快速增长中存在的不切实际、违规操作、创新不当等突出问题。从本质上讲,这些政策旨在有效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回报来源和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短期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效应,理财业务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将面临全面调整。
第五是金融技术。近年来,金融技术的浪潮给整个银行业乃至中国金融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理财业务而言,商业银行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跨境竞争和挑战。这一挑战集中体现在金融服务模式的改革上。基于手机应用的全天候实时响应、基于平台的理财产品整合、覆盖长尾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一系列创新刺激了客户体验意识的觉醒,迫使银行加快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然而,与上述挑战相比,金融技术的发展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产品的设计、投资和管理。例如,一些银行最近已经推出或将很快推出新一代智能投资产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科技驱动的银行理财业务大变革将全面展开。
■
根据以上五个维度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有着良好的基础支撑,发展期依然广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标准化、推广和创新为主题的银行业金融市场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告别高速增长,迎来中低速增长时代。自2004年中国发行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该行的理财业务从无到有呈爆炸式增长。理财产品的存量在2016年底达到了约29万亿元的峰值,相当于银行业总资产的12.5%左右。然而,事实上,在过去两年中,财务管理规模的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2014年增长率超过40%,2015年超过30%,2016年降至20%左右。到2017年,增长率不到2%,年中出现负增长。
虽然存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但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宏观背景来看,银行理财业务本身也需要调整和转型。银行财务管理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可能进入中低增长阶段。
第二,告别野蛮增长,迎来标准化发展时代。像许多其他新事物一样,银行融资在其诞生之初的快速增长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规范和不健康的做法,有些银行甚至可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非法经营。从结果来看,随着业务规模和收入的快速增长,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投资者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监管部门对各种金融混乱治理的不断深化,这一阶段已经过去。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将由最初的发展向标准化发展转变。一些产品和企业甚至可能需要发布原则性的政策和条件,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第三,告别快乐增长,迎来转型升级时代。过去,我行理财业务充分享受经济快速增长和客户需求大幅增加的红利,资金来源和投资目标都很丰富。广阔的蓝海市场为每个机构提供了充足的development/きだよききだよ0/,and,每个参与者都可以从整个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受益。然而,这样一个快乐增长的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未来,随着高质量投资目标的日益稀缺,客户对个性化金融服务和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监管政策不断收紧,要求银行在产品设计、营销组织、投资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努力实践。,培养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他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这将是一个充满困难、挑战甚至痛苦的过程。然而,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通过这一轮转型,银行的理财业务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第四,告别固定收益,迎来风险投资时代。长期以来,银行融资为客户提供了类似于存款或债券的相对固定的回报。这种模式不仅符合银行客户传统的理财偏好和习惯,而且与银行传统的信贷资产负债业务模式相似,因此理财业务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主流模式。但是,根据资产管理业务的新监管要求,这种模式今后需要改变。可以预见,随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正式出台和实施,净值理财产品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净值随市场变化的波动将成为常态。银行和客户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也是理财投资业务的本质对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告别僵化的救赎,迎来自担风险的时代。与固定收益形式相对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交换还是无形的只是交换是支撑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心理基础。但《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刚性赎回,金融管理业务必须完全过渡到委托银行尽职、客户自行承担风险的状态。《回报》中资产管理的初衷、本质和起源将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未来,银行业金融市场的竞争将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依靠综合投资管理能力的内涵竞争。与此同时,在摆脱了公正交易理念的束缚后,银行金融服务也将进入一个真正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新世界。经过更加全面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的研究分析、投资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理财客户将真正受益。此外,如果银行财务管理的交换能够被消除,它将在打破其他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各种类似交换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风险资产的重估将是颠覆性的。
■
面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变化,商业银行、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和理财客户需要积极调整观念,尽快适应。特别是商业银行要全面分析理财业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坐标系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产品净值”和“资产标准化”为转型总方向,主动从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源头寻求变化,抓住机遇。具体而言,未来投资研究、产品和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首先,优秀的投资和研究能力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成功转型的基础。一方面,银行需要深化对客户需求的研究和分析。面对客户结构多元化和市场需求分层的趋势,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从经营理念上进行调整,摆脱以银行投资风险偏好取代客户投资风险偏好的惯性思维,真正把客户需求作为金融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基础。优秀银行应在全面分析客户特征和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客户认可的投资目标和策略,并设定相应的投资业绩基准,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提高其市场研究能力。核心是形成包括宏观经济研究、中观市场分析、微观基础资产定价和交易能力在内的全方位投资研究联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多元化大规模配置战略。为了实现差异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规划,金融产品的投资目标需要从债务资产转向包括债券、股票、商品、外汇和另类投资在内的全方位投资,投资组合的管理模式将越来越动态化。因此,银行需要加强投资研究团队建设,促进内部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优化研究与业务之间的良性反馈机制,为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夯实智力基础。
其次,丰富的产品供给能力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竞争力的载体。为了适应财富管理产品净值时代的新要求,有效实施大规模资产差异化投资战略,商业银行未来需要突破财富管理产品的传统框架,将自身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从市场选择上引入丰富优质的资产管理产品紧密结合起来。银行不仅应该是客户投资的直接管理者,还应该成为市场上优质资产投资工具与客户资金匹配的桥梁。在客户资产配置方案的总体框架下,银行应将理财业务与基金、保险产品等委托服务相结合,拓展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风险回报边界,提高投资目标的规范性和信息透明度。这种业务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打破客户对以预期收益理财产品为主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惯性理解,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回归原点。
针对客户日益增长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充分挖掘境内外资源整合的潜力。在充分利用qdii等海外直接投资渠道的同时,加快海外机构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做好境内外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联动发展,帮助客户整合境内外资金和资产,提供统一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同时,在理财产品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投资过程的动态管理方面,银行需要重视金融技术的作用,使其成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新引擎。通过积累和分析多维客户数据,提高算法设计和系统自动学习能力,形成理财产品个性化、智能化水平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管理”模式,提升客户体验。这将成为决定财务管理业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最后,有效的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理财业务的属性和特点,将投资多元化和优化资产配置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手段,使风险管理目标与产品和客户的整体投资目标相适应,变被动为主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在风险控制的具体实践中,银行应首先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资产管理行业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控、控制和处置的全过程;二是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高效的协调合作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施的有效性;第三,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防止外部合作机构或交易对手的风险向内部传导,以及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的风险传染。
银行还需要加强理财业务风险计量和量化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将理财业务全过程嵌入到it系统中,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风险控制的作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适合新业务、新产品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的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还要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提高识别和定位风险源的能力,预测和应对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和“黑天鹅”事件,促进动态和前瞻性的风险控制。
此外,有效的风险管理还需要处理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积极提高风险管理具体实施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决策效率损失和操作风险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优势,保持对投资决策、风险筛选、应急响应等关键环节的人工控制,确保必要时刻的人工干预和接管能力,有效防范模型和算法风险。
(作者是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级专家(601398,诊断部))
标题:银行理财增速换挡回归本源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4501.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