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的机器又响了
本篇文章1312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刘新光曹萍萍
通讯员闫洪辉
2020年2月29日,湖南省沅陵县邵家湾镇三眼桥村湘雅鞋业车间,沉寂了近一个月之后,又恢复了生机。员工们很忙,加工机器发出“咔嗒”声。村民们可以回去工作,而不用走出村子去挣钱。“正是银行的贷款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给了公司恢复工作的信心。”企业负责人石感激地说道。
原来,湘雅鞋业主要承担沿海的鞋类订单业务。受疫情影响,成品一时无法出货,销售周期延长,资金无法回笼,复工成了“无米之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国人民银行沅陵支行出面协调,使该企业获得了银行20万元的贷款支持。有了宝贵的经济“活水”,三眼桥的村民们已经回到他们家门口工作。
由于防疫和控制的需要,20人以上的扶贫车间暂时没有恢复工作。三眼桥党支部书记张军表示,重返工作岗位主要是为了当地村民。每天早上和晚上,工人们被测量体温,车间被消毒。工人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如口罩。
作为沅陵县153个贫困村之一的三眼桥村,在扶贫作坊、猕猴桃种植等扶贫项目的带动下,到2019年底达到了扶贫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沅陵县支行以疫情防控和扶贫为重点,联合推出10项措施,满足精准连接产业扶贫的金融需求,包括设立扶贫研讨班联络班、实施金融访问卡、建立金融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开通全覆盖绿色通道在线服务、实施一揽子降息降本政策等。 创新一系列抗疫金融产品,监管金融机构“特殊事务”,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
沅陵区酉水河畔的泰安社区是湖南省第二大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县有20多个乡镇,1392户居民,贫困人口5331人。为了确保我们能搬得动、住得住、有所作为、致富奔小康,沅陵县先后引进了梅捷电子、德云服装、嘉惠集团等四家企业,开办了扶贫作坊,为部分贫困人口开辟了一条生路。
2月27日上午,贫困家庭张新迪和49名工人在梅捷电子扶贫车间辛勤劳动。一套,一转,一贴,一按,四个过程,30秒,一个电子线圈在张新迪手里完成。然而,今年与往年不同,戴口罩上班已经成为扶贫车间的新景观。
张新迪的故居位于沅陵县北荣乡团坛村。进入县城需要两个多小时。去年9月,张新迪的三口之家搬进了泰安社区的新家,享受了75平方米的住房。张新迪也成了一名产业工人。
“搬到新家,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能挣3500多元。每天按时量体温、消毒、发放预防中药,防疫工作做得好,人心踏实,家庭满意。”张新迪说。
梅捷电子主要生产电脑零配件,并与华硕等品牌的电脑合作。产品远销江苏、浙江、广东,甚至出口国外。去年下半年,它在泰安社会建立了一个扶贫讲习班,鼓励沅陵县与贫困作斗争,解决关键问题。“这里的扶贫车间计划分三个阶段建设。目前,第一阶段已建成两个扶贫车间,70多名贫困人口得到安置。第二阶段计划招聘120人,第三阶段计划招聘560人。目前,一线员工情绪高涨,银行在解决问题,企业在发展,信心更足。”梅捷电子扶贫车间主任王双刚动情地说。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沅陵县支行采取“企业+扶贫车间”、“企业+项目+扶贫车间”等模式,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扩渠调水。在抗疫期间,共发放贷款2570万元,帮助42个扶贫车间恢复生产,1903名农民就业,其中包括1024名穷人。致富的希望就在他们家门口。
标题:“扶贫车间”的机器又响了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2348.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基建投资稳增长重要性再度凸显
下一篇:帮助企业抗击疫情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