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扶贫的金融担当 人行甘南州中支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本篇文章1799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扶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两个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4年,国家正式认定泉州市农牧村贫困人口为2.99万人,贫困人口为12.5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2.26%。截至2019年底,全州贫困人口减少到279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9%,282个贫困村脱贫,占全州贫困村总数的99.3%。在如此显著的脱贫成就背后,财政支持起着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凝聚金融力量,统筹规划,明确政策,坚持服务农村、信贷到户、资金到户,创新“贷款”,有效推进了甘南金融扶贫措施。
服务农村,开放金融支持,摆脱贫困,解决“神经末梢”
甘南藏区人口稀少,人们居住在分散的地区,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导致了金融服务空白区。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将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金融扶贫的首要措施。按照“一村一站”的思路,多方面联系协调,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倡导的“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模式,落实村委会主要职能,与金融机构联动,在占全国49.2%的行政村建立了惠农金融服务站,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了“一站式”农村金融服务
为了彻底开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英里”,自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依托惠农金融服务站协调各方力量,推进金融服务点布局。共建成129个基层打假工作站,建立了968个农退服务点。其中,198个服务点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偏远地区。泉州七县一市配备了八辆移动金融服务车,并在自动取款机上添加了藏文菜单。
信贷给人们建立金融支持,以摆脱贫困和打击“信用桥梁”
农牧民占甘南州总人口的55%。许多农牧民对金融的接受程度很低,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大力推进“诚信甘南”建设,将农牧民信用信息采集与管理作为支持扶贫的“第一步”,共同开发运营甘南州农牧民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农牧民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全覆盖,畅通银行与农牧民信息共享渠道,为农牧民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贷款提供详实的第一手信息。
为进一步让农牧民享受到诚信带来的好处,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依托农牧民信用信息系统,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用户“三信”评估,通过点面结合的典型示范,引导广大农牧民树立重视和珍惜信用的良好意识。目前,泉州有8个信用乡(镇)、325个信用村、10多万信用用户,信用总额34.82亿元。
“资本到户”为扶贫和“致富”提供资金支持
资本是农牧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将信贷资金作为支持扶贫的重点,坚持重点推广、示范的思路,将迭部县那家村作为“扶贫再融资示范区”试点村,建立“再融资+信贷村+农民+特色产业”的再融资一条龙模式。直接投资312万元在这个扶贫村进行扶贫再融资,支持村民用再融资资金购买股份,建设了那迦石门。2019年底,酒店实现净利润49万元,每户分红8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不到3000元增加到1.1万元。验收通过后,全村脱贫,那嘎村也被列为甘南州“三改”改革的第一个试点村。泉州市五个贫困村借鉴这一做法,启动了再融资直通车工程,所有贫困村都已脱贫。
为进一步拓宽农牧民脱贫渠道,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探索创建了“再融资+电子商务+企业+农户”模式,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帮助贫困人口再融资脱贫,降低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成本,带动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和增收。
最后,创新开辟了扶贫金融支持的“新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体系和机制建设。金融机构依靠农牧民信用信息系统的信用管理支持,不断完善扶贫领域的信用支持和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发放准扶贫贷款53.41亿元,小额信贷扶贫贷款10.68亿元,平均每户农牧民5万元,实现了100%的贫困户建档建卡全覆盖,为贫困户发放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致富的“启动资金”。
为彻底消除贫困家庭信贷支持的“死角”,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坚持引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引导农业银行(601288)推出“生态文明小康贷款”信贷产品,通过资金动员帮助村民发展养殖、生产和经营。同时,努力解决农牧民抵押贷款问题。泉州八家农村信用社以藏饰和牛、羊为抵押,推出了“藏饰贷款”、“王旭宝”等信贷产品,满足了贫困家庭和农牧民的信贷需求。
标题:藏区扶贫的金融担当 人行甘南州中支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1647.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