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小微经济体的 真实金融需求是什么?
本篇文章2506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魏松
受资本积累不足、上下游资源有限、生产要素缺乏等缺陷的限制,小微主体往往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随着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逐步推进,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石的小微群体在下一阶段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这一点正受到重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所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弱势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以工人阶级和微型企业主为重点,以他们的财务健康评价为突破口,试图探索弱势经济体在危机爆发后的政策需求以及未来改善或转型的方向。《报告》对近2000个样本的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现,工薪阶层和小企业主的收支管理和应急管理能力较弱,面对疫情后恢复生产和资金缺口,他们需要小额稳定的贷款支持;在疫情防控要求和微型企业银行贷款申请障碍的共同作用下,网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弱势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
微型企业主:期待更稳定的贷款
《报告》指出,在疫情爆发后的三个月内,这是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生死线”。微型企业的资金缺口集中在100万元以下,他们更喜欢中长期贷款(一年或一年以上)。大多数微型企业贷款从未逾期过,在流行期的贷款展期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实质性帮助。
根据该报告,与一般认为微型企业主更喜欢有贷款和还款的灵活贷款相反,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希望获得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定期贷款。一方面,在恢复生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资金的提取可能会放缓,贷款自然需要调整展期;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主担心贷款退出和贷款中断的风险。与中长期贷款带来的额外资本成本相比,企业主更注重贷款资金的稳定性。
鉴于融资期限,一位接近监管层面的专家在《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从企业收支角度分析了延长政策的必要性。他表示,当收入按下“暂停按钮”时,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也可以按下支出的“暂停按钮”。在无收入流行病期间,如果尽可能推迟包括债务支出、税收和租金在内的刚性支出,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此外,根据这次的经验,专家建议,在贷款期限设置更加合理的前提下,面对经济疲软,可以在普惠金融的指标和评估体系中设置一些类似流行病影响和不可抗力调整的展期条款,通过制度设置巩固这一政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应贷款服务的稳定性。
可见,“再延伸”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18字工作思路之一。3月1日,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临时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2020年1月25日起到期的中小企业贷款延期还本申请,结合疫情和企业经营状况,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延期还款安排。最高还款日可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为确保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将在不放松监管标准的情况下,分阶段采取政策措施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政策是完整的,但在实践中可能还需要面对一些细节。例如,在实施临时延期偿债安排时,如何平衡脆弱经济体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另一个例子是,许多微型企业主以自己的名义处理贷款,可能存在政策目标与现实不一致等问题。对此,普惠金融研究所所长贝多光同意贷款期限应合理设定,同时指出,各方力量仍需回报。在发生此类国家不可抗力事件时,政府应首先以财力抵御风险,并采取直接补贴、减息和免息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对弱势经济体会起到明显的作用。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紧急情况发生后,小型和微型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害,作为商业主体,金融机构减少自身损失是一种本能。金融机构应尽最大努力帮助弱势经济体渡过难关,实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也应防范系统性风险。
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挥“毛细管”作用
根据该报告,受访的微型企业主更喜欢在线平台或私人融资渠道来解决当前的财务困难,尽管他们可能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资本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贷款流程复杂、抵押物缺乏、财务状况不佳、贷款期限长是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四大障碍。可以看出,非银行金融服务提供者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微型企业在疫情期间“流程简单”和“不需要抵押品”的贷款需求。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这场流行病中发挥了巨大的服务潜力,也使市场认识到它们在加强金融包容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3月13日的国务院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监察长杨立平表示,为加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之间的合作,以互联网为主要业务的民营银行手中掌握着大量大数据,但其资金来源,尤其是存款,不如传统商业银行。“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将贷款转到私人银行,向它们提供资金,并利用它们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大数据,向这些用户准确地滴灌。”杨立平说道。
这意味着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构建包容性金融生态中的不同作用,并将在实践中对其进行监管。为解决这一问题,贝多光表示,网上有很多活跃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互联网贷款公司,它们在服务弱势经济体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它们没有银行系统那么大,但它们在技术和客户营销方面确实有优势。国家政策鼓励金融技术主体与传统银行合作,特别是最近出台的《商业银行网上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只是受前一段时间金融风险控制的限制,大多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此持观望态度。然而,市场仍然关注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主体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弹性方面的价值。
此外,报告还建议监管机构可以将非银行金融服务提供商纳入包容性金融体系。一方面,在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非银行业金融服务提供者将被纳入为弱势经济体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并平等享受相关普惠金融政策,引导其更好地为弱势经济体服务;另一方面,从监管当局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三年多的严格监管。基于数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业务性质、违规风险点、风险预测等。,监管当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将其纳入包容性金融体系可以为那些真正服务于低迷市场的机构提供合法合规的发展。
标题:新冠疫情下小微经济体的 真实金融需求是什么?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9446.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