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协调 金融监管更具针对性
本篇文章2516字,读完约6分钟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将继续下去,在监管“长牙”的同时,要兼顾前瞻性和适应性。其中,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将继续下去,在监管“长牙”的同时,要兼顾前瞻性和适应性。其中,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他们认为,今后监管部门要对金融风险有所预见和规划,特别是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机制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弥补监管缺陷,整顿金融混乱,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源头。
治理混乱,弥补不足,重塑金融生态
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不断完善,保持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国金融业正迎来繁荣时代。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业稳步发展:从增加值占比来看,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6.51%上升到2017年的7.95%。
同时,金融脱媒的加剧和金融混业的发展也给当前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离不开金融监管部门的引导和护航。
2013年,以央行为首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外汇局成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工作。2017年11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
目前,监管的利剑指向金融领域的混乱,如资金脱离实际和监管套利,这不仅防止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而且优化了中国的金融生态,规范了金融市场秩序。2017年,监管部门全年共作出3452项行政处罚决定。其中,处罚机构1877个,罚款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1547人,罚款总额3759.4万元,取消270名责任人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一段时间至终身)。
中国证监会继续严格监管,规范上市公司减持行为,严格控制上市公司进入,准确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不断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金融监管弥补了不足,加快了整体速度。自2017年以来,《关于规范银行信贷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旨在整顿乱同业、增加杠杆、做表外业务等市场混乱局面。
加强监管协调与合作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场持久战。许多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的出现,凸显了风险防控的紧迫性。未来的金融监管应该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中写道,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跨境经营发展迅速,金融风险混乱且频发。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和机制的矛盾突出,金融监管协调性差,缺乏整体宏观审慎政策。迫切需要加强各单位的横向政策协调,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易萍认为,监管协调不足、空·怀特监管过度、忽视审慎监管、监管与发展责任同步等问题确实存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发挥政策协调作用,包括统一标准、全覆盖和政策协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在加强监管协调的同时,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强监管协调,以避免监管措施的重叠和干扰,稳定市场预期。“协调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重复共振,可以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至于未来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方向,专家认为“双峰模式”是最好的方向。黄指出,“研究表明,‘双峰模型’的稳定性较高,可能有利于正确区分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
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国家实施了“双峰监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双峰监管”的核心内容是将监管职能分为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前者主要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中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欺诈和不公平交易。监管机构通过现场检查、评估、披露和处置来确保金融市场。公开透明,保护消费者权益;后者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实现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监管当局通过遵守《巴塞尔协议》中资本充足率、资本质量和流动性等审慎监管指标,控制主要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强有力的监督仍在继续
专家和金融行业内部人士表示,资产管理、表外和影子银行仍将是2018年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2018年,监管部门将在整顿混乱中坚持对大案要案进行最严厉的处罚。此外,针对跨金融产品风险的整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全线贯通”,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整治。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扩张速度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据央行统计,2017年大型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超过100万亿(部分重复计算,其中银行表内和表外财务管理余额分别为6.75万亿和21.63万亿,信托资产余额为23.1万亿,公开发行规模、经纪资产管理规模、专项基金账户和子公司规模、私募规模分别为11.14万亿。
2017年11月1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不到十天就出现了。中央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起草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被称为“超级监管”的第一枪。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金融监管政策保持了很强的连续性。从近期监管要点来看,除了逐一突破监管套利、多层次套汇、刚性赎回和基金池操作之外,还涉及到引导主动管理、规范股权和公司治理、控制杠杆等相关内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混乱的通知》强调,银行间业务、理财业务、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应成为2018年整治的重点,金融体系应继续去杠杆化、去渠道化和去连锁化。由此可见,这一轮监管不仅是针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也是对金融业的全面监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说:“治理在去年取得了成效。未来,随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正式出台,预计资产管理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将更加规范,银行间业务也将基于回报。在今年监管力度较大的背景下,建议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更好地承接银行“回头客”需求,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标题:加强统筹协调 金融监管更具针对性
地址:http://www.5zgl.com/gyyw/14461.html
免责声明:贵阳晚报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贵阳地区焦点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